而西征進入馬步芳所把持的地區(qū),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馬步芳屬于處所軍閥,獨霸一方,有點類似于“三不管”地帶,從雙方實力對照來看易于消滅。
西路軍失敗的原因很多,如低估了敵人、毫無后援等等。決策的失誤,也應當歸結為中央。
毛澤東在見到返回延安的徐向前時,第一句話是:“不怪你,這是中央指揮的失誤!
作者談到小說《劉志丹》是禁書。除了《毛澤東選集》和教科書外,試問“文革”期間哪樣書不是禁書?
陳昌浩又是一位大好人了?作者怎么不說,陳昌浩在徐向前的面前,把徐向前的妻子作為特務殺害了的事實呢?在川陜根據(jù)地,陳昌浩清洗革命隊伍,殺害自己身邊的同志至少有幾百人之多。況陳昌浩本人在長征中一直偏向于張國燾的主意,也就是說類似這樣的人,從黨的歷史上來看,是不可能再得到重用的。在根據(jù)地清除“AB”團運動中,殺人最多的一個是陳昌浩,另一個就是夏曦。作者不顧事實的亂談一氣,并非尊重史實。
在作者眼里歷史被重寫了一遍。其實,凡是看過中國共產黨黨史的人,都會認為張國燾起初是一位社會改良者,從南昌起義到后面的種種言行,基礎上能夠看出他是這樣一位人物。這個人野心很大,類似于張國燾這樣的人,早已被打入歷史恥辱柱上了。1979年張國燾逝世于加拿大老年公寓里,逝世時身上蓋著幾張報紙御寒。
最后一個問題:項英是不是毛澤東的宿敵?早在江西蘇區(qū)的時候,項英、李立三、瞿秋白、博古先后主政政治、軍事;其中還包含劉安恭在軍事上的主政。而在以后的時代來看,以上幾位人物基礎沒有再活潑政治舞臺上了。恰恰是項英的固執(zhí)才導致了皖南事變的產生。項英剛愎自用,公開排擠葉挺,不聽勸告也是事實吧?
任何評論不能脫離當時的環(huán)境。
筆者認為:《西路悲歌》中作者關于毛澤東以西征為名借刀殺人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據(jù)《中國共產黨重大史實考證》記錄: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成功會合后,紅軍的力量得到了相當?shù)膹姶,為了打破敵人的追剿,中央?935年6月26日在兩河口會議上決定:“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戰(zhàn)中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發(fā)明川陜甘根據(jù)地,使中國蘇維埃運動放在更鞏固更寬大地區(qū)的基礎上,以爭取中國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國的成功。
在當時的會議中,中央在分析向西北進攻的特點時,依舊把接通同共產國際的接洽放在極為重要的地位上加以考慮。毛澤東特別強調:這個地區(qū)蘇聯(lián)影響大,地理地位也靠近蘇聯(lián),政治上、物質上都能得到國際的幫助。
從這一點來看,紅軍西征是兩河口會議的決定。而絕不是借刀殺人的詭計。從文獻材料來看,張國燾在兩河口會議上并沒有提出反對看法。
在張國燾和中央鬧決裂后,中央取得共產國際接洽的急切性更加突出。1935年9月12日,中央俄界會議上,毛澤東在報告中指出:中央保持過去持續(xù)向北的方針,但目前應經(jīng)過游擊戰(zhàn)斗打到蘇聯(lián)邊境去。
張聞天在發(fā)言中說,因為紅一、紅四方面軍的離開,我們力量削弱了。所以目前戰(zhàn)略方針,利用游擊戰(zhàn)斗來買通國際接洽。
由此可見,西征并非一個人的決定。這些都是有史料可查的。
同年9月下旬,中央派謝覺哉、毛澤民去新疆,建立交通站以恢復與共產國際的接洽。1935年初,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派遣閻紅彥回國,給中央送電碼本。
1936年春,華籍聯(lián)共黨員劉長勝也受共產國際的派別,攜帶電碼達到陜北。
彭德懷曾回想說:“如果沒有張國燾這個反革命搗亂,使四方面軍主力進到?jīng)鲋葸@個逝世胡同里,后又被馬步芳軍全部殲滅,把四方面軍主力兩萬多人送掉,由一、二、四方面軍還可以保存六七萬人”。
由此可見,西征固然是中央的決定,但造成失敗仍與張國燾本人有很大的關系。即是張國燾在部隊的影響力。電視劇中張國燾有這樣的句話:“三十萬中央紅軍還剩下一萬多人,老毛還擺出君臨天下的樣子。我有八萬人”。雖然是電視劇不能作為史料佐證,但從某些方面也反應出張國燾的心態(tài)。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