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這一時代的巨人,不僅因他的豐功偉績著稱于世,也是由于他為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歷史所造就。他一生,博覽群書,刻苦攻讀,潛心研究中國文化典籍,因此才通古博今,從練豁達(dá),成為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軍事家和詩人。
毛澤東愛讀《資治通鑒》,1975年對身邊的護(hù)士孟錦云說到,“我讀了七遍《資治通鑒》,每讀一遍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呀?峙卢F(xiàn)在是最后一遍啰,不是不想讀,而是沒有那個時間啰。孟夫子,關(guān)于這部書你知道多少?”
孟錦云回答說:“我只知道這是寫歷史的書,聽老師說是司馬光寫的”。
毛又接著說:“當(dāng)然,這不能怪你,這部書要是讀上一遍,得好幾年的時間吶。不過還是勸你讀一讀,不能全讀,讀某些部分也好。讀與不讀大不一樣噢。你還年輕,有沒有這個決心。俊
孟錦云回答:“試試看吧,我怕沒有這個毅力。”
毛澤東聽后卻說:“孟夫子,你有個詞可用錯了。不是沒毅力,而是興趣,因為有了興趣,讀書就不會感到累了。就是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輕松,像休息一樣!
孟錦云說:“我看你就是對看書感興趣,一天老看書也不嫌膩,還老看歷史書,對歷史書我就是讀不進(jìn)去!
毛澤東接著說:“中國古代的歷史,學(xué)問大得很吶。有人覺得中國古代的歷史全是糟粕,不值一看;還有一種人,覺得中國歷史上的東西全是精華,包醫(yī)百病,我看這兩種人都有片面性。我的觀點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既要繼承,又要批判分析,對不對呀?”孟錦云點頭稱是。毛澤東又問一句:“為什么對呀?”
孟錦云不加思索地答道:“主席說的還能不對呀?”
毛澤東笑著說:“我說的就都對呀?那我不成了圣人啦。歷史上沒有什么圣人,現(xiàn)在也沒有,以后也不會有,什么都對的圣人永遠(yuǎn)也不會有。
說實話,中國革命的每一步勝利,都與毛澤東通曉歷史分不開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時期的一招一式,都與他通曉歷史分不開的;而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的每一次重大失誤,也都與他借鑒中國歷史分不開的。
毛澤東讀書的趣話和對讀書的論述,我們所涉獵到的不過九牛一毛,在此尋著他讀書的點滴足跡,摘抄分享,略呈膚淺的己見,姑且算是一份自認(rèn)的心得。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如果說毛澤東是對傳統(tǒng)文化加以批判繼承的話,那蔣介石更多的是頌揚和傳承。蔣介石一生也博覽群書,所著的書,所寫的文,不遜色毛澤東。兩人都被英國一家權(quán)威的媒體評為二十紀(jì)對中國社會做出特殊貢獻(xiàn)的五位人物之一(一,蔣介石,二,毛澤東,三,孫中山,四,蔣經(jīng)國,五,鄧小平)。對于儒學(xué)人物,蔣介石一生最推崇的莫過王陽明;對于經(jīng)世致用的莫過于曾國藩。蔣介石說:“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哲學(xué),我是自18歲就開始研究的;以后五十年來,更曾經(jīng)讀了再讀,研究了再研究,他的《傳習(xí)錄》與《大學(xué)問》這兩個冊子,真是使得我百讀不倦,心向神馳,不知其樂所止!睂τ谠鴩,蔣介石在黃埔軍校任校長期間,將曾國藩的語錄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使國共兩黨的高級將領(lǐng)不同程度的受到曾國藩思想的影響。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