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我國首個民間房價指數——“中國民間精銳房價指數”在京發(fā)布,其研究成果表明,新政后截至6月底,超七成樣本樓盤房價平均降落9.3%,遠遠低于1-4月的漲幅。該指數小組核心成員之一、地產少壯派論壇開創(chuàng)人、地產三人行欄目主持人王智中博士表現,價格是最重要的市場要素,起到配置社會資源的作用,但目前我國房價的統(tǒng)計方法有先天缺點,其成果并不能真實反應市場信號,因此,他們推出了“中國民間精銳房價指數”,將每個月定期發(fā)布。
據懂得,目前我國房價廣泛采用的數據是成交價,但是一套房子一般只能交易一次,也就是說每一次統(tǒng)計對象都不雷同,理論上講房價沒有縱向可比性;同時,最終的統(tǒng)計數據為全市或全國平均數值,但由于區(qū)域差別性、房源差別性等原因,平均房價不足以真實反應市場,反而容易呈現“被平均”的情況。王智中表現,推出該指數就是為了避免房價“被平均化”。
研究人員首先以北京為標本城市,選取具有代表性的50個樓盤里的50套房源,從福利房到商品房,從二環(huán)到郊區(qū),從小戶型到豪宅,從板樓到塔樓,采用“固定樣本持續(xù)性跟蹤”的研究方法,每月對樣本房源進行科學估價,根據動態(tài)市場估價繪制價格變更曲線。
第一期研究成果表明,1-4月,北京所有樣本樓盤價格全部上漲,平均上漲24%,個別樓盤上漲100%(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國家沒有當機立斷進行宏觀調控,2010年房價可能在2009年的基礎上再上漲一倍)。4月14日“國十條”后,宏觀調控初顯成效,超過七成樣本樓盤房價降落,截至6月底平均降落9.3%,但遠遠低于1-4月的漲幅,也就是說房價并沒有調劑到2009年初的程度。
同時,降價樣本樓盤中,浮現了“從外到內”的特點,其中四環(huán)內的樓盤漲跌互現,且幅度都比較小;而四環(huán)外樓盤“跌聲一片”,且降幅比較大,個別樓盤達到了20%的降幅。進一步分析發(fā)明,之前漲幅大的區(qū)域,跌幅也比較大,比如燕郊、通州、大興等。
>>鏈接
“中國民間精銳房價指數”研究小組由5名核心成員、100名來自于全國房地產一線或相干行業(yè)的專業(yè)人員組成。王智中介紹,該研究小組是由非營利的民間組織“地產少壯派論壇”牽頭,本著“價值中立、趨勢為王”的市場理念,盼望能正確研究房地產行業(yè)。“地產少壯派論壇”核心會員來自于中國國民銀行、證監(jiān)會、發(fā)改委、國土資源部、中國社科院、審計署、省級政策研究室等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以及萬科、中海、綠地、陽光100(企業(yè)專區(qū),旗下樓盤)等大型企業(yè),還有40余家媒體。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