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設立專司市值管理部門的消息使沉靜許久的市值管理概念再度躍居前臺。對于眾多上市地產公司而言,市值管理好像很縹緲,而卻又是日常在做的一件工作。誠如萬科反思的那樣,眾多上市地產公司僅將資本市場看作可以無窮融資的渠道,而疏忽了對渠道關系的保護。過度地尋求融資范圍和效率,而忘記對相干利益者的反饋和回報,勢必不利于公司的長遠發(fā)展。
一項調查成果顯示,房地產行業(yè)價值發(fā)明才能與價值實現才能背離甚遠,整體管理績效趨壞。這無疑是對全部行業(yè)的警示。在行業(yè)飛速發(fā)展之時,上市房企的績效管理可以被飚漲的事跡所掩飾,而在目前市場動蕩之際,市值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愈發(fā)得以體現。值得慶幸的是,不少地產公司已經覺悟,主動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但愿補上這缺失的一課,能為上市房企構建起新的投資者關系。
弱市之下,市值管理再次被房企器重。
日前,萬科A(000002.SZ)董事會秘書譚華杰對外表現,公司將建立專門的部門從事市值管理;當公司股權明顯低估或者高估時,該部門將在公司內部提出預警,并采用對應措施。
他舉例說,2007年8月24日,公司以31.53元/股的價格募集了100億元,而發(fā)行市盈率近乎100倍,如此高估的價格無疑讓參與增發(fā)的投資者面臨宏大的風險。譚華杰表現,公司建立專門的市值管理部門,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產生。
“萬科董事會辦公室下面有很多職能部門,其中包含行業(yè)研究部、公關部等等。這些部門的工作都與市值管理有關。”一位接近萬科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如果設立市值管理部門,很有可能設在董事會辦公室之下,與公關部等部門平行。”
受調控影響,房企市值低迷、萬科再融資計劃遲遲未有定論之際,行業(yè)龍頭萬科此舉無疑具有代表性意義。8月4日,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在接收本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現,“萬科設立市值管理部門可以看作組織創(chuàng)新的舉動。眾多上市房地產公司在實體經濟方面的組織架構一般都非常齊全,而在資本市場的組織架構卻非常單薄,萬科對市值管理的摸索可謂又進一步。”
艱巨起步
事實上,市值管理這一概念對于地產行業(yè)并不陌生。
業(yè)界廣泛認為,所謂公司市值管理即建立一種長效組織機制,致力于尋求公司價值最大化,為股東發(fā)明價值,并通過與資本市場保持正確、及時的信息交互傳導,保持各關聯方之間相對動態(tài)平衡的關系。2006年前后,市值管理迅速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熱門話題。
在房地產行業(yè),上市公司在此范疇的實踐并不少見。2008年萬通地產(600246.SH)的“新股東文化建設”以及泛海建設(000046.SZ)的再融資打算都是上市房企市值管理的摸索案例。行業(yè)龍頭萬科則更是市值管理的典范代表,這其中,無論是每年年報的“致股東書”,還是前些年成功推行的增發(fā)計劃,都為提升萬科的市值立下汗馬功勞。
“萬科的前任董秘肖莉長期重視與機構投資者的關系,她很重視和分析師打交道,萬科幾次再融資打算成功,肖莉功不可沒。”上述接近萬科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而與萬科一樣,眾多房企對于市值管理工作在資本運作管理范疇多有體現。“這幾年,部分上市房企的努力還是值得確定的。除了在價值實現范疇處理好與媒體以及投資者關系外,他們重要還做了如下的工作:首先,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以來,地產公司融資效率很高,有的企業(yè)幾乎年年融資,范圍也不;其次,大小非解禁減持前后,地產公司也表現出市值管理的意識;第三,當股價下跌并與價值嚴重背離之時,上市房企都能通過增持股權的情勢來提示公司的價值,提振投資者信心。”施光耀總結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