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國土資源部官員的幾番表態(tài)再次刺激地產界人士的神經。
華遠團體總裁任志強昨日在其微博中表現,只有在中國才會呈現政府部長可以預測市場調節(jié)價格的消息。
任志強所針對的是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4日關于房價會跌的斷定。
而此前又有報道稱,國土資源部總計劃師胡存智流露,國土部將請求土地出讓保證金提一成至30%。
不過胡存智昨日在接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現,還沒有看到相干報道的內容,因此不好評述。但他強調,他當日所演講的內容都是國土部既有的文件和政策,不涉及新的政策措施。
不過有意思的是,A股的地產板塊卻并未因上述“負面”消息大跌。昨日午后,萬科直線拉升,保利地產、金融街、世茂股份等龍頭地產股集體上漲,世茂股份甚至一度漲停。
官員談話刺激地產商神經
“目前房地產市場浮現出量跌價滯的態(tài)勢,再過一個季度左右房地產市場可能會見臨全面調劑,房價會有所降落,但降落到什么程度不好說。”徐紹史4日在全國國土資源廳局長座談會后接收媒體采訪時表現。
作為官員講話,該信號迅速被市場放大。
任志強昨日在其微博中即表現,只有在中國才會呈現政府部長可以預測市場調節(jié)價格的消息。這似乎并非法律賦予官員的職責?
不過作為專業(yè)人士,徐紹史的斷定必有其根據。事實上,盡管新政推出以來樓市成交量急劇萎縮,但二手房的掛牌量卻呈現井噴現象。新盤供給量雖然呈現大降,但從去年及今年上半年新房開工量的數據斷定,開發(fā)商目前是在采用緩兵之計,推遲開盤,未來供給壓力依然不小。
來自上海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上海全市住宅的新增開工量為779.95萬平方米,去年的開工量也有1721.02萬平方米;而今年上半年的商品住宅新增供給量只有448萬平方米。
而此前幾天,有報道稱,胡存智上月26日在“2010房地產夏季峰會”上指出,國土部將嚴格規(guī)范土地出讓制度,對于已出讓的土地,土地出讓價不低于當地基準地價的70%,保證金不低于出讓最低價的30%。
此言一出,讓業(yè)界吃驚不小。因為在今年3月份,國土部出臺的《關于加強房地產用地供給和監(jiān)管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曾明白規(guī)定“競買保證金不得低于出讓最低價的20%”。
不過,這種引起市場一時轟動的傳聞,最終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誤解”。
作為傳言的“當事人”,胡存智對本報記者表現,還沒有看到相干報道的內容,因此不好評述。
另有國土部官員也對記者表現,沒有看到相干報道,目前尚無新的土地出讓政策出臺。
市場期盼調控政策制度化
官員一個表態(tài)就可引發(fā)樓市波濤,也向世人證明樓市“政策市”的色彩依然濃重。
中國的房地產調控已經履行數年,今年的調控風暴雖然看似剛強有力,但也給業(yè)界留下種種“不斷定”。正是政策遠景的不明晰,敏感的市場才不得不透過官員表態(tài)來私下“揣摸上意”。
任志強昨日在其微博中表現,讓社會無法懂得的不斷定性正在于,至今沒有一個對“國十條”明斷定義的說明。調控的目標到底是克制房價過快上漲,還是讓房價下跌?到底哪些城市是調控的范疇?
沒有明白的預期,市場僵局也就由此呈現。這種背景下,告別“運動式調控”,改革導致房價飛漲的制度設計,建立更合理的制度成為各界的期望。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日前在博鰲房地產2010年年會上表現,現在各方越來越重視制度的建設,不僅僅是治標的調控,而是尋求標本兼治,引入治本的制度安排。
北京一位房地產公司的高管也對記者表現,他支撐房地產調控的制度化,調控過程中經常“一時收一時放”,會讓大眾失去耐心,市場失去斷定。
對于目前哪些方面可以走向制度化,該高管認為兩大內容可以納入制度設計,一是明白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政府主導保障房,市場主導商品房。中央政府要明白規(guī)定處所政府的保障房建設任務和指標,必須完成。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