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對世界和人生的心靈感悟,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礎。我們詩人寫詩的真實意圖和什么呢?從傳播下來的古典詩歌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脈絡:文以載道和教化世人,自娛自樂優(yōu)游悠哉或自我感嘆,附庸風雅或沽名釣譽……當然,在大眾中傳播最多的還是文以載道和教化世人類的詩歌,自娛自樂類次之,其他除了被當做反面教材很少被人提及。從這些類別的詩歌里,我們很容易就能夠抽象出一種內在的接洽:詩人對世界和人生的心靈感悟才干創(chuàng)作降生人愛好的詩歌,而偏離此軌道的詩歌,不過是徒有其表的文學裝飾而已。
那么,我們詩人們如何去感悟世界和人生呢?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面做了很多這方面的論述:“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能賭氣。出乎其外,故能高致”,“詩人必有鄙棄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風月。又必有器重外物之意,故能與花鳥共憂樂”,“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等等。其實,這就是我們的寫詩態(tài)度問題,F(xiàn)下,有詩人提倡寫詩要“超呈現(xiàn)實”、“超出歷史”甚至“超出時空”等等,我感到,愿望很是良好,但是基礎上是一種飄渺的“烏托邦”式的思考。原因有三:一是我在那些經典古詩之中沒有發(fā)明這類詩歌?赡苁枪P者才疏學淺,眼界有限所致,屬形而上學吧。二是人是歷史的人,不是“孫悟空”式平天而降的人。人類的歷史不是斷然割裂的,而是有機接洽自然傳承下來的,史前文明先且不說,自有文字記錄以來的詩歌,都為我們傳承下了一段段人類心靈的歷史。三是人是社會的人,不是孤立的人。因此,從古至今,許多詩歌大家都請求詩人心靈的安靜或淡泊,并沒有將自身至于這個社會以外。如果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歷史、沒有社會,我們寫什么呢?那我們自命為宇宙、世界摸索的先驅詩人,他們的詩歌是為星外文明服務的嗎?如果這些詩歌創(chuàng)作的目標真的能夠實現(xiàn),我感到,那就等著他們自創(chuàng)一套嶄新的語言和文字系統(tǒng)后,等待外星人早一天到來吧!
詩人在感悟世界和人生后怎樣才干創(chuàng)作出好的詩歌呢?徐志摩先生在他的《壞詩,假詩,形似詩》、《詩人和詩》中曾經這樣寫道:“如何創(chuàng)作詩歌?不要太容易去作,更不要為發(fā)表而作。我們得到一種詩的本質,先要溶化在心里;直至忍無可忍,感到幾乎要迸出我心腔的時候,才把他寫出來。那才干算一首真的詩!薄拔覀冞要有藝術的自覺心。寫我們有價值的經驗,不是關于各個人的價值,應當把它客觀化——就是由我寫出來,別人看了也要有同情的激動!蔽腋械,針對現(xiàn)下詩歌,可謂仍是真知灼見:因為我們許多詩人對世界和人生的感悟較前人并沒有太大的超出,并沒有寫出多少我們“有價值經驗”,更不必說抱著一種雖然熱愛但并不端正的態(tài)度呢?要我評價,我姑且不論好壞,暫把這些詩歌列入“個人日記”吧。
詩歌的寫作技藝是為詩人的心靈服務的,詩歌的寫作技藝對詩歌真實映射詩人的心靈有著強盛的推動作用。關于寫詩,徐志摩先生這樣說過:“壞詩人實在很可憐的,他們是俗話所謂眼淚向肚里流的,他們盡管在文字里大聲哭叫,盡管濫用最駭人的大黑杠子——盡管把眼淚鼻涕浸透了他們的詩箋,盡管想張開口把他們破碎了的血汗,一口一口的向我們身上直噴——成果非但不能引起我們想望的同情,反而招致讀者的笑話!保ㄕ浴秹脑,假詩,形似詩》)我感到自己就是這種“可憐的壞詩人”:不懂得詩歌的創(chuàng)作技藝。每當我看到一首上佳的詩歌時,常常嘆懷,自己也有過此類的感悟,為什么寫不出這樣的詩歌呢?要害之處在于自己駕馭不了文字和語言,找不到一種合適于寄托自己感悟的外在情勢。因此,要想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成為一首好詩,詩歌的寫作技藝還是要好好學一學的,只有控制了必定的詩歌寫作技藝,才干更正確地表達自己的心靈感悟。但,千萬不要走火入了魔,跑到“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極端里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