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面對艱苦畏畏縮縮,從來都沒想過解決問題,只會怨天尤人,試問這種人的失敗和碰壁又能怨得了誰呢?
美國的一些專家提出:孩子摔倒,監(jiān)護人不宜立即扶起孩子,而是鼓勵孩子嘗試著自己站起來。這樣以來,孩子從小就培養(yǎng)了一種擅長嘗試的心態(tài),所以做起事情來也就敢于面對了。
如果說抓到兔子算是成功的話,何不嘗試帶著弓弩去林間尋兔?而要坐在木樁旁守株待兔呢?天下哪有那么多笨兔子撞在木樁上呢?或許在林間尋兔并不所獲,但至少從中得到了磨練,長了見識啊。人生不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嗎?而這些經歷不就是在嘗試的過程中日積月累的嗎?
比如說男孩子要追女孩子,貴在嘗試著追逐,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差勁而不敢舉動。你不追她,她怎么知道你愛好她呢?天下多次癡男怨女,又有幾人自愿像兔子那樣撞上男孩子守候的木樁呢?也許男孩子會找到追逐對象的拒絕,那又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呢?畢竟嘗試過,不再遺憾過。
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功利性太強不好,凡事只要多嘗試,必定會有成功之日的。古往今來,有哪一位大賢者不是在千磨百煉的嘗試中才獲取成功的。成功不像人想象的那么簡略,因為世間上畢竟還存在著失敗。而成功又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難,因為世間上畢竟存在著嘗試。
成功瞬間,失敗剎那。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如何嘗試,或者從來都沒想過要嘗試,那他的人生必定很糟糕。我深然記得,多年前我為了發(fā)表長篇小說,游走北京、上海、重慶等地,那是處處碰壁。有人勸我放棄,可是我還是一如既往的嘗試著。雖然成果并不怎么幻想,但是我從嘗試中收獲了許多的東西。一者,見到新世界出版社主編姜漢忠之后,對小說有了重新的認識;二者,豐富了我人生的經歷,就當是我生命的點綴;三者,學會了嘗試,培養(yǎng)了我擅長嘗試做事不害怕的性格。
與其說人生是一個磨練的過程,倒不如說人生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人的一生,或成功或失敗,擅長嘗試者也就與成功搭上了關系,而那些處處回避的人,將永遠與成功失之交臂。
上稟賦予我們真正的權利并不多,我們有生之年都擁有并且應用嘗試的權利,為何我們不嘗試著做一些事情呢?難道嘗試起來當真那么的難嗎?成功在于嘗試,嘗試了或許不會成功,也不會有遺憾;但是不嘗試就必定不會成功,也心中有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