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基于這樣一種理念,創(chuàng)業(yè)之初,面對競爭對手的持續(xù)打壓,蒙牛公司董事長牛根生先生和他的戰(zhàn)友們冷靜處置,低調做事,悄悄地與自己的產(chǎn)品質量、營銷方式和品牌優(yōu)勢較勁,進而避免了蒙牛公司在沖突中夭折。與此同時,牛根生自我加壓,啟動“中國乳都”的概念,通過公益廣告的形式打出“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呼和浩特”的口號,甚至提出草原品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全局性策略。牛根生的做法逐步贏得了更多的同情與支持,最終將自己融入了內蒙古的經(jīng)濟發(fā)展大局,在抬高競爭對手的同時很好地保護了自己,F(xiàn)如今,蒙牛公司憑借其成長型企業(yè)驚人的發(fā)展態(tài)勢,已經(jīng)走出國門,成為全球有名的乳業(yè)巨頭。
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與自己較勁談何容易!但牛根生和他的蒙牛公司不僅做到了,而且做出了自己的特色,造就了一條為世人肯定和效仿的成功法則!企業(yè)如此,一個人的成功又何嘗不是如此?
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有自己習以為常的想法——思維定勢,習以為常的做法——作息習慣,因為這些都是長時間以來形成的,幾乎已經(jīng)融進了個人的生活和血液。在絕大多數(shù)人看來,要改變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幾乎與割一個人的肉、抽一個人的血一樣,何況是如果自己主動做出改變,那就無異于一種“自殺”。于是乎,很多人在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改變自己,而是改變他人;不是主觀上找原因,而是過分地強調客觀,F(xiàn)實中,這樣的例子簡直是不勝枚舉。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圣賢蘇格拉底就指出:“讓那些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首先改變自己!笔前,任何一個只想一味縱容自己、改變他人者須知,別人也有自己的習慣——固定的想法和做法,與自己改變是一種“自殺”一樣,你強迫別人做出改變,對別人來說就意味著遭遇“謀殺”一樣,即使是出于本能,他也會下意識地奮力抵抗、反擊。除非你對他有絕對的權威,你可以征服他,否則,最后的結果一定是雙方互相掐起來,終究一事無成,或干脆兩敗俱傷。
那么,正確的做法就應該是,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多從自身考慮,抓住“三問”:是不是自己的問題?自己能不能做出改變?自己還需要做出什么改變?有了這樣的自我問責,就不會只想著去回避問題,埋怨別人,指責別人。而一旦強迫自己做出改變,就從根本上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癥結所在,許多事情也就沒有做不成、做不好的。
我們常說: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這正好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與自己較勁、改變自己的極端重要性和必要性。顯然,在改變自己與改變他人、改變自己與改變環(huán)境之間,要改變就都是非常艱難的,但相對而言,改變自己總是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為你雖然不能控制別人的行為,根本逆轉環(huán)境的變化,但你自己的行為還是由你自己做主的,你是完全可以與自己較勁的。比如,在全球都在倡導低碳生活的當下,我們每一個個體都可以而且完全應該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首先改變自己,進而改變他人,改變環(huán)境,改變整個人類社會。
我在蒙牛公司總部參觀時,看到過這樣兩條標語,一條是:“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另一條是:“看別人不順眼,首先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這顯然是他們“與自己較勁”法則的別樣詮釋,或曰另一種境界。
不是嗎?與自己較勁,就是一個自我修養(yǎng)的過程,就是一個使得自己由“小人”向君子轉變的過程。一個人完成了這個轉變,就會日益變得成熟,變得從容,就會在與別人的合作共事中游刃有余。
與自己較勁的人,就是希望改善自己的人,就是一個自助的人。他需要背負需要“自虐”的痛楚,并自己往自己的“傷口”撒鹽。但是,這些苦難是不會白白承受的,天助自助者,當你在努力改變自己、完善自己之后,上天也會幫助你,讓你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和愿望,抵達理想的彼岸。正所謂“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