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時代,有一次楚莊王請了很多的臣子們來喝酒吃飯。席間歌舞妙曼,美酒佳肴,燭光搖曳。同時,楚莊王還命令他最寵愛的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位敬酒。突然一陣狂風(fēng)吹來,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員伺機揩油親澤,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帶,促回到座位上并在楚莊王耳邊悄悄說:剛才有人調(diào)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你趕快教人點起蠟燭來,看誰沒有帽帶就是誰了。楚莊王聽了,連忙命令手下先不要點燈,卻大聲向各位臣子說:我今天晚上必定要與各位一醉方休。來,大家把帽子脫了痛痛快快地飲酒。既然眾人都沒有戴帽子,自然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后來楚莊王攻打鄭國,有一健將獨自帶領(lǐng)幾百人,為三軍開路,過關(guān)斬將,直通鄭國的首都,而此人就是當(dāng)年揩油許姬的那位。他因楚莊王施恩于他,發(fā)誓要畢生效忠于楚莊王。
太多男人對于別人去輕薄自己的女人是不能容忍的,楚莊王可以說是用了最大的包容心包容了這個人。他的這個做法信任太多的人不能做到。不過,他也得到了最大的回報,如果不是他當(dāng)年的寬恕,信任那人不必定會用這樣的精力去為他付出。這就是寬容別人的益處。
對人要寬容,用人要大度,有雅量。在現(xiàn)實里,人和人相處,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沖突。過節(jié),恩怨,都是客觀存在的。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忘記過去,放下一己之私了。如果是你打了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設(shè)法踩你兩腳的話,還有完沒完?這樣做對自己有利益嗎?那種尋機報復(fù),背地里給人小鞋穿的思想還是不要有吧。他人錯了,記得寬容。
這也是春秋時代的事情了。在齊國國君齊襄公被殺了以后,公子糾在師傅管仲的保護下,公子小白在師傅鮑叔牙的保護下,都急著回齊國爭取君位。在公子小白回國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馬攔阻他。管仲拈弓射箭,對準(zhǔn)小白射了過去。。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yán)�。管仲認(rèn)為小白已逝世,就不慌不忙護送公子糾回齊國去。怎知小白是詐逝世,等到管仲他們回國,小白他們已經(jīng)抄小路回到了國內(nèi),小白當(dāng)上了國君,就是齊桓公了。齊桓公即為后,下令殺公子糾,同時要把管仲送回齊國辦罪。管仲被送到齊國。這是鮑叔牙卻向齊桓公推薦管仲。齊桓公賭氣地說:管仲拿箭射我,我還能用他嗎?鮑叔牙說:那時候他是公子糾的師傅,他射您,是對公子糾的忠心。論本事,他比我強。如果主公要干大事業(yè),他可是用得著的人。齊桓公也是豁達大度的人,就認(rèn)命管仲為宰相,讓他管理國政。管仲幫助齊桓公整動內(nèi)政,開發(fā)富源,大開鐵礦,多制農(nóng)具。后來齊國越來越強了。
寬容別人的錯誤,不要過火計較。在用人的時候,不要看誰和你有過節(jié),誰跟你關(guān)系好,我們?yōu)榈氖寝k好事情。所以要擦亮眼睛,尋找最有才能的人,看誰是自己最需要的人才。
在用人上,我們都知道唐朝的魏征和李世民。魏征是敢于冒犯“圣顏”的,而唐太宗李世民也往往采用,而不是計較。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所以很多的時候我們還是要盡量地去寬容別人吧。寬容別人不僅僅是給了別人機會,同時也給自己發(fā)明了機會。當(dāng)我們身邊的人犯了渺小過失的時候,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就不要過火的責(zé)難,而要盡量的容忍和掩飾。得饒人處且饒人,給別人一線活力,也是給自己留下了后路。在要害的時候,往往這些人就是幫助我們“締造江山”的先鋒。
現(xiàn)今的社會都是提倡和諧的,在這個和諧里更是需要我們?nèi)グ�。用我們寬大的胸襟去寬恕別人無傷大雅的小錯,體現(xiàn)我們的博大胸懷。記�。焊Q見傭人偷吃,只可咳嗽,不必大叫的。我們這樣做了,不光是保全了別人的顏面,同時也團結(jié)了別人。人人都這樣做了,我們的社會不是就更加和諧了嗎?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