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歲的邱棗莊,是一個普通人,他原是棗莊市中區(qū)永安鄉(xiāng)黃莊中學(xué)的一名教師,后來調(diào)到永安鄉(xiāng)政府從事宣傳報道工作?伤麉s是不平凡的,從1997年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17年,他累計獻血量達4萬毫升,相當(dāng)于一個成年人體內(nèi)8倍的血量。
>> 17年累計獻血4萬毫升
記者見到邱棗莊時,他正在棗莊市中心血站準(zhǔn)備捐獻血小板。填完表格,進行了體檢之后,邱棗莊在一旁靜等著捐獻血小板。他不時地與血站的工作人員及周圍等待獻血的人聊上幾句,看得出,他與這些人早已十分熟識了。
經(jīng)過了一個多小時的等待,上午十點左右,終于輪到了邱棗莊。在進采血室之前,他首先從門口的抽屜里拿出鞋套,套在鞋子上,并叮囑同行采訪的記者:“記者同志們都套上鞋套吧,采血室是無菌的。”進入采血室之后,只見他擼起袖子,坐在輸血專用的沙發(fā)上,調(diào)整到最舒服的姿勢,等待著工作人員上前抽血。“看邱老師動作那么熟練,就知道是經(jīng)常來獻血的,也不用我們指導(dǎo),應(yīng)該怎么做都特別清楚。”準(zhǔn)備給邱棗莊采血的工作人員說。
邱棗莊介紹,他當(dāng)天要捐獻2個單位的血小板,相當(dāng)于捐獻400毫升的血量,加上這400毫升,他個人累計獻血量就達到了4萬毫升。
“咱們普遍認為的獻血就是捐獻全血。除了捐獻全血之外還可以捐獻成分血,比如血小板。捐獻血小板就是把血抽出來后經(jīng)過高速離心機,把血小板分離出來之后,再把分離之后的血液回輸給捐獻者。但是一般獻血時間會比較長,捐獻一個單位的血小板一般就得一個小時左右。”邱棗莊向記者介紹,可見他對輸血的各種知識也是十分了解的。
邱棗莊說,自從他從市獻血辦公室了解到捐獻成分血的意義和作用后,他就加入到了機采捐獻血小板的行列中。“很多病人需要輸血,其實并不是需要全血,而是需要血液中的一兩種成分。咱們都知道,血小板主要功能就是止血,也是很多病人在手術(shù)后或者其他時候急需的一種血液成分。捐獻成分血不僅能提高病人的輸血治療效果,還能減少血液浪費。”
按國家有關(guān)規(guī)定,成分血每個月可以獻血一次,這樣他每隔三四十天就會去獻血,獻血量也節(jié)節(jié)攀升。這些年來,只要到了按要求規(guī)定的“獻血間隔期”,邱棗莊都會主動到血站來獻血。2007年邱棗莊8次捐獻血小板,每次按800毫升全血計算一年獻血6400毫升,2008年9次捐獻血小板,一年獻血7200毫升。2012年12次捐獻血小板,現(xiàn)在累計獻血已達4萬毫升,這一數(shù)字相當(dāng)于一個成年人體內(nèi)8倍多的血液量。
>> 第一次接觸便愛上了這個公益事業(yè)
上世紀(jì)末,人們對無償獻血還沒有那么深的了解,對無償獻血的認識不足,導(dǎo)致很多人對獻血一事有諸多顧慮。“我記得是在1997年,在咱棗莊才剛剛開始提出無償獻血時,很多人對無償獻血都是一無所知。為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都是單位組織并給予一定的補助,但是大家獻血的積極性一直都不是很高。”邱棗莊回憶道。
1997年1月18日,邱棗莊按照單位的要求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很多人經(jīng)過體檢合格后卻以種種理由溜之大吉。邱棗莊和留下來的人一道獻出了200毫升的鮮血。“當(dāng)時其實也沒想那么多,就是覺得有人要用血,就一定得有人去獻血才行。”他說,通過這次獻血,他了解了獻血知識和無償獻血的意義,他看到了人們對無償獻血的顧慮和認識上的不足,也就是從那天起,他便把無償獻血根植在心中。
“人們對獻血還存有偏見,都不愿意獻血,而你卻這么傻,圖的啥?”愛人這樣埋怨他。“既然獻血無損身體健康,還可以救死扶傷,又何必吝惜自己的血液?我就要長期堅持下去,讓大家都能看到無償獻血既能幫助別人又快樂自己。”他說。從那時起,凡是單位組織的無償獻血他一次不落;單位沒有組織,他聽說了也去參加;甚至在聽到符合自己血型的血液供應(yīng)緊張時,他也積極捐獻。用邱棗莊的話說,“第一次和無償獻血接觸以后,我便深深愛上了這項公益事業(yè)。”多年來,他在無償獻血的道路上一直沒有停留。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