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彌子瑕的母親病了,情急之中,彌子瑕假傳國君號召,架乘國君的車子而出。國君聽說后,稱贊其孝;在陪伴國君游園時,彌子瑕吃到一只很好吃的桃子,便把剩下的一半給國君吃,國君說:彌子瑕真心愛我,忘掉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吃到好吃的還想著我。及至彌子瑕年老,國君不再寵愛他,于是說:彌子瑕曾經(jīng)假傳號召,偷乘我的車,而且還讓我吃他已經(jīng)吃過的桃子,對我大為不敬!
彌子瑕的行動與當初一樣沒有差別,皆因為他在國君心目中的地位產(chǎn)生了基本性的變更,并非人生無常,時位之移人也。愛好一個人,便會愛屋及烏,就會掩其瑕疵,甚至顛覆原則,然而,世事難料,當身邊環(huán)境和人的心里不斷變更,演繹出的有時會是大相徑庭的另類成果,誰能說明白是造物弄人還是人性使然?
不同的歷史時代,會對同一個歷史事件和人物給出截然不同的懂得和評判;
人心好惡,價值取向,個性修為左右著人的意志,我們無法求得天下一統(tǒng),所以,人各有志,只是不要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他人身上,不是宣傳勾心斗角,你無法進入他人的心坎世界,即便有也只是瞬間的感到。
也許再動人心弦的情義也會有豪情燃盡的時候,哪怕是弒父屠兄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我們信奉情義無價,所以才會在心坎世界里涌動離恨別愁,才會抱怨背信棄義,才會在意世態(tài)炎涼。
其實,無論君臣之道、父子之情、朋友之愛能否歷久彌深,除了決定在人性還有相當?shù)囊蛩厝Q于個體素養(yǎng),當然,在當今社會中,很難斷定道德準繩,做人的貴賤尊卑也就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因素在逼迫你隨波逐流,但果真如此,你就再也找不到了人之本性,那么,獨善其身你就必須耐得起寂寞,經(jīng)得起磨礪,為的是潔身自好,心平氣和,安靜致遠。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