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就用常常談論的一些話題來分析就會發(fā)明“知足長樂”這個習慣說法大有問題。譬如,就生活而言,筆者認為,個人生活,我們還是提知足長樂。如果一個人的生活不知足:吃飯不知足,每餐都想山珍海味、美女伴其左右;住房不知足,尋求洋房別墅;坐車不知足,寶馬皇冠是尋求。這些生活條件,如果當你的經濟實力達不到所花費的請求,就要知足。如果不知足,就會在經濟的強壓下,使你的人格變形,小則瑣屑較量,損人利已,在單位同事看不起你;大則損公肥私,貪污墮落,最終觸犯刑律,鋃鐺入獄。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還樂得起來嗎?那么就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國民的生活而言,要提不知足長樂,因為只有不知足,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國民才會為進步自己的生活程度努力工作,如果知足了誰還會努力工作;如果知足了,就沒有了壓力,沒有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生存的真理,一個民族、個國家就會在多年以后滅族亡國。
就學習而言,不論是個人還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還是不知足長樂。于個體而言,如果學習止步,躺在已經取得的成績上睡大覺,等你一覺悟來,別人已經跑在你的前面了,這個時候你還樂得起來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亦然,如果什么都不學習,你就要落伍,你的綜合實力就會很差,你站在國際舞臺上說話誰還會凝聽。
就情感而言,如果是個人,別人給你的情感不論多與少,要知足長樂,如果不知足,你可能就會陷入情感的漩渦不能自拔。但就工作的情感還是談不知足長樂,因為一個人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憑情感工作的(盡管這樣的認識不對,但現實中的的確確存在,而且所占比例非常高),如果對工作缺乏應有的情感,工作起來就會憑三分鐘的熱情,這樣會給工作帶來必定的喪失。就一個國家而言對國民的情感更應當提不知足,因為不知足,才干會在制定政策的時候,抱著為國民著想、為國民服務的情感來制定有利于國民的政策措施;如果在看待國民的情感上知足了,就會不顧國民的利益,忘記水與舟的辯證關系。
所以就知足長樂而言,我們不能一概地談知足長樂,要辯證地分析,對何事知足,何事不知足,才干真正地談樂與不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