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問題在中國
社會中,每時每地都可能有道德問題在產(chǎn)生、發(fā)展著,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可能遇到。除了要進行道德選擇,我們還要對各種問題進行道德斷定;蛟S我們可以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或是謹遵長輩的教導。但蘇格拉底說過:“未經(jīng)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比绻麅H是盲目地聽從規(guī)條生活,而不理性地思考自己應當怎樣生活,我們充其量也只能是比其他動物高級的動物,而不能真正地稱為“人”。
當今中國社會處于劇變時代,人們的道德觀念不斷地受到社會變更產(chǎn)生的沖擊,原有的道德系統(tǒng)可以在一夜間土崩崩潰,新的道德系統(tǒng)的建立卻不能一揮而就,或是建立沒多久就又被沖垮。失去強有力的道德束縛,各方利益沖突頻發(fā),社會抵觸不時有激化的表現(xiàn),令人擔心全部社會能否持續(xù)發(fā)展。法律是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有力舉動,然而由于法律體制遠未健全,況且總有法律所不能觸及的角落,更基本地說,法律的制定又是要先叩問道德,所以,合理的道德系統(tǒng)的建立對社會具有基本性意義。
事實上,也有許多人在呼吁道德信仰的重建,也不少人在付諸實踐,例如把傳統(tǒng)道德那一套搬出來,例如追隨西方那一套,又或者感到哪些對于利益實現(xiàn)有利益的就拿過來,東拼西湊一套。然而,如果又是僅憑直覺地盲從,不從根源上理清思路,恐怕問題不能得到基本的解決。(況且這東一套西一套不必定正確有理,即使是正確有理,但未經(jīng)反思地接收恐怕會缺乏保持的支柱。)以致只是在表面解決問題,深層的問題依然存在,積累到了必定程度又會爆發(fā)更嚴重的問題,撼動全部社會。更何況我們每個人都具有自由意志,盲從壓抑自由意志,把人之為人的本質掩飾。道德問題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在道德問題上我們尤其不能埋沒自由意志,即使對其壓抑,也不可能消滅它。在當今這個已經(jīng)不能對人的思想進行獨裁統(tǒng)治的社會中,宜“疏”不宜“堵”,宜“導”不宜“壓”。否則,“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對抗”,“壓迫越大,對抗越大”。
當今又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時代也正深入地轉變中國。社會上產(chǎn)生的道德問題的影響由于網(wǎng)絡等媒體的傳播而空前宏大。隨著一個又一個與道德相干的事件曝光,引起專家、百姓等各方關注,對于社會道德問題的探討常常達到令人驚訝的寬度和深度。對于社會上呈現(xiàn)的種種道德問題、眾多的事件,筆者一直密切關注,下文將應用道德哲學中的兩個理論對典范事件進行反思。
二、功利主義和道義論
功利主義和道義論是道德哲學中兩個正面的理論,盡管這兩個理論并非完善無缺,并非可以解決一切道德問題,但它們可認為問題的解決供給較能為人們所廣泛接收的方法思路。從整體上講,它們優(yōu)于道德相對主義、道德主觀主義、利己主義等理論。
功利主義的最大功勞在于確定了對快活的尋求,有助于抵制無理壓抑快活、把快活視為洪水猛獸的思想觀念。它的核心思想是幸福最大化。而對于幸福的內(nèi)涵界定又是一個可以討論不休的問題。本文把幸福基礎內(nèi)涵界定為為快活的獲得和苦楚的免除——盡可能地增加快活,盡可能地減少苦楚。每個人都有權利尋求快活,避免苦楚。但幸福不僅是個人的幸福,功利主義所考慮的幸福最大化是指整體的幸福最大化,這里的整體可能關涉很多人,可能是全部社會,而最基礎的就是要考慮利益相干者,要把行動所產(chǎn)生的影響盡可能地考慮進來。這樣一來,就往往要考慮不只對一個人的影響,而且要考慮每個利益相干者所受影響的大小,再把所有的效應綜合衡量。
道義論從基本上尊重每一個人,充分確定每一個人的自由意志,把人之為人的本質放在重要地位,發(fā)掘人的廣泛性。這里以康德的理論為代表,聚焦于其道德哲學理論精華——絕對命令。絕對命令的第一種表述情勢是:“要只按照你同時認為也能成為廣泛規(guī)律的準則去舉動!本褪钦f,你舉動所遵守的準則,你盼望別人也能廣泛地遵守。只有這樣,你才把別人看作是與你一樣的人,你才把自己與別人同等看待。絕對命令的第二種表述情勢是:“任何時候都不應把自己和他人僅僅當做工具,而應當永遠看作自身就是目標。”如果你把自己或者別人僅當作了工具,那么就把自己或別人下降為物,蹂躪了人的尊嚴?档绿岢硇詫ψ约喊l(fā)出命令——理性自己給自己立法,并且命令自己按照自己所立的法去做。能自己給自己立法,并能按自己所立的法去做,這是對人之為人的最本質尊重。當一個人遵守某個道德準則做出了某個道德行動,就被默認為他也愿意其他人遵守同一個道德準則選擇行動,如果他不愿意別人這么做,他就違背了康德的道義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