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提示
“孩奴”,是一個風行網上的新名詞,用來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繁忙、掙錢,從而失去了自我價值。當上了“孩奴”的人,不敢生病,不敢高花費,不敢輕易換工作。“孩奴”現象空襲80后,涉及60、70后,一項針對年輕家庭的調查顯示,61.5%的人認為自己是“孩奴”。
近日,一篇來自網上的熱帖《80后準媽媽怕生子后成“孩奴”患上愁悶癥》稱:今年27歲的李女士懷孕3個月,看了網上家長們關于養(yǎng)孩子要付出無數金錢和精力、要一生勞苦的“現身說法”之后,她對未來充滿了膽怯,底本性格活潑的她,性格越來越古怪。丈夫只好帶她到醫(yī)院心理科檢查,醫(yī)生得出的結論是,患上了抑郁癥。帖子引發(fā)了一場關于要不要當“孩奴”的大討論,更有無數家長曬自己這一年養(yǎng)孩子的驚人花銷,以告誡年輕人要想生孩子必定要有金錢和心理的雙重籌備。
7月7日本報報道《一所改制小學的亂象背后》揭示黃陵縣店頭鎮(zhèn)北川小學16位任課老師采用請長假泡病號等方法,長期赴西安、銅川等地陪讀,揭開了冰山一角。記者調查采訪,發(fā)明在西安著名中學和各大院校附近的村和小區(qū)租住著許多陪讀媽媽、陪讀爺爺和奶奶,他們無意中淪為“孩奴一族”,而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日愈引起世人的關注。
“陪讀”母親孩子是我唯一的寄托
對于45歲的汪曉云來講,網上風行的“孩奴”一詞,她從來沒有聽說過,但她的生活無意中成了“孩奴”的注解。
在今年高考中,汪曉云的女兒小趙以630分的成績被華東一所重點大學錄取,作為對女兒的獎賞,在高考后,她讓女兒如愿踏上了北上的路程,到天津她舅舅家避暑游玩去了。臨走前,汪曉云“狠心咬牙”給女兒2000元的路費盤纏,這項支出意味著她丈夫老趙一個月的工資,或她加工針織品一個半月掙的辛苦費。
女兒當年中考,以高分被西安東郊一所重點中學錄取,繳了5萬多元的借讀費,已經花完了家中的所有積蓄。女兒入學后不久,汪曉云辦了停薪留職手續(xù),從秦東一個小縣城來到西安為女兒陪讀,在西安城東沙坡村花200元租了一間民房。等女兒到學校上學去了,她自己騎著自行車到一家醫(yī)院做干凈工。后來,她經人介紹又給一家出口針織品的私營企業(yè)加工產品,交必定的押金,然后每周一領回毛線,周六交貨。每日晚上,在女兒學習的燈光中一針一線地編織生活的艱辛與盼望。最多時她一個月掙到2200元,而付出的代價是右手指曲折一個月后才恢復正常。
妻子汪曉云在西安陪讀,丈夫老趙自己在家做飯,照顧老人。在兩口子的努力下,把借人的3萬元擇校費還清了還略有節(jié)余。下一步就是女兒上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了,最保守的估計,也在十萬元左右。這又成了她的心理累贅。更讓她愁悶的是,女兒伸手要錢時理直氣壯的表情讓她難以忍耐,她想女兒什么時候才干懂得父母良苦的居心啊?當凌晨照鏡子時,看到自己額頭上平添的皺紋,還有不知何時增加的白發(fā),淚水悄然沁濕了她的眼簾……
留守媽媽 當“孩奴”從孩子出生開端
在沒有父母幫助的情況下,80后小夫妻撫養(yǎng)兒女必須有一人作出就義,充當“孩奴”。這在西安80后孩奴族中已成定論。
來自河南鄭州的小華,2001年考上西安旅游學校,畢業(yè)后在一家旅行社當導游。2006年她和在西安一家律師事務所當律師的小柯結為夫婦。一提起看護孩子,小華就是一肚子的氣。懷孕4個月,她就辦了長假,回家待產?尚】旅χ嫒舜蚬偎荆艿貌煌D_,把小華一人留在家中。孩子出生后,小柯在家陪了一個月,就照常上班去了。小華家在河南鄭州,小柯家在河北邯鄲,雙方父母身材欠佳,居住太遠無法幫他們照顧孩子。小華長期呆在家中,看著小姐妹帶著旅游團滿世界的跑,而自己只能呆在家中當“留守女士”心急上火,動不動就給小柯發(fā)性格,小柯開端還能忍耐,時間長了再聽到小華發(fā)牢騷,就躲到辦公室去幾天不照面,小兩口抵觸逐漸加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