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難道就真的只有外地的學校好,孩子在家門口就真的沒有一所合適就讀的學校?對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我們先看一下名校。無可否定,一些名校辦學歷史久了,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jīng)驗,管理很有自己的有效的一套,教學器材教學設施教學方法等也很成系統(tǒng)。但是也不能否定,他們的廣告做的大,各地特別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其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就會不惜一切代價把他送到那里。這樣,有了良好的師資,加上“孺子可教”的學生,這最佳組合,不出好成績,就太有些說不過去了。好的成績,顯示出好的教學后果,也就體現(xiàn)出較高的教學程度。由此,就給學校引來更良好的生源。同時在市場經(jīng)濟的今天,也為學校帶來更客觀的經(jīng)濟效益。而學校作為教師立家就業(yè)之本,生活收入之源。學校效益好了,福利待遇自然提升上去。如此,教師沒有家庭的后顧之憂,哪還有不專心教學的道理?因而,這教師專心研究教學,引來的學生生源也越來越好,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名校焉有不越來越名的道理?說白了,這名校也是各地尖子生家長給推出來的。
我們再看一下名校的學生。既是名校,收費自然可觀,學生學習基礎如果是一般的,估計家長不會也沒必要去投那個資。所以,去那里的學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是本地學校的中上游程度。如果家長不明白自己的孩子,家里又不在乎錢的,自然又另當別論,可這樣的學生,即使家長千辛萬苦把他送去,那也是趕鴨子上架,白去跟著受罪。我們這個本地的普通學校,現(xiàn)在就有幾個從外地名校轉(zhuǎn)回來的學生,其程度實在不敢奉承。難怪他們認為名校也不過如此,就那兒嚴的讓人受不了。其實想明白了,人那兒不對你嚴你能回來嗎?你不回來,白增大人家名校的分母,人家的升學率受到影響,豈是你家那幾萬援助能補充的?爭著給人家送錢的推都推不出去呢。好了,我們還是說說那些不遠百里千里投奔名校的好學生吧。他們本來基礎就好,頭腦想必也不笨,來到這管理嚴格,教師請求很高,學習慣氛很濃的環(huán)境,自己心理上先給自己繃上了弦。在這種心理暗示之下,潛意識的學習就暗加了一把勁。我們知道,一種事物要起變更,外因是一方面,但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決定于內(nèi)因。學生的學習更是這樣。如果學生不想學,即使你老師累吐血,學生他依然不會有進步?扇绻麑W生想學了,那他成績的提升就如滔滔洪水勢不可擋了。這樣,家長哪有還會懊悔讓孩子奔名校而去的道理?
當然,我并不是作為一個普通處所學校的老師在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而只是客觀地分析一下這個問題而已。而且,我很贊成這種集中優(yōu)勢學生,因材施教,能更好地提升一省升學率的做法。只是,我認為,如果在普通學校也能因材施教,針對孩子的不同特點,發(fā)展它們的專長,使他們也能各得其所,從而培養(yǎng)出各類人才,而不是盲目地讓所有孩子或御風或騎馬或奔跑甚至連跛子也要勉為其難的去擠那高考獨木橋,豈不是皆大歡樂,也能創(chuàng)立出另類的名校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