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以為與親朋相處的日子會長長久久,有的是時間,所以不在乎錯過一兩次和家人團聚的機會,不在乎每天有沒有一個電話回家。卻不知道生命是如此的短暫和脆弱,一紙診斷書,一次小小的事故,甚至沒有任何征兆,或許從此就天涯永隔。
前幾天,同事的兒子在一場事故中身亡!拔掖饝^要帶你看世博園,我答應過要帶你看世博園……”在血水橫流的現(xiàn)場,聽著同事啼血的哀慟,我突然有一種害怕。害怕于同事在今生今世里,還有沒有勇氣走進世博園,害怕于同事在以后的日子,還能不能承受世博園之重。
一直以為,無論是汶川,還是舟曲,歷經(jīng)的人們比我們不幸,也比我們幸運。不幸的是自那一刻,親人不在,家園不在;幸運的是,在那個特有的環(huán)境里,放大的無奈讓他們刻骨銘心,學會了珍惜。
承諾或許只是一雙球鞋,一張世博園門票,也或許只是一個電話。很多的時候,兌現(xiàn)其實只需要我們想起,卻因了一次次不珍惜,成了心中永遠的疼痛,深深的遺憾……
或許是不喜歡,我們總是把工作當成了一種謀生的工具,而不是一份事業(yè)。就是在這種不喜歡里,我們習慣了工作能拖就拖,也樂意于工作能敷衍就敷衍。卻不知正是在這種敷衍和拖延里,惰性慢慢養(yǎng)成,激情日漸磨滅。當歲月帶走了一段時光,在不經(jīng)意里的回首里,才痛心于自己一事無成,才捶胸搗足于自己原本可以干得更好,才明白于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其實早已有人用無法彌補的教訓,寫在了最醒目的位置。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自己也算是個純文學青年。后來有了老婆,有了孩子,再后來學會了喝酒,習慣了坐在牌桌邊度時。二十年后的今天,當自己有了重新提筆的欲望,才痛心于如果當初自己能夠堅持,現(xiàn)在從筆端里流出的這些稚嫩而粗糙的東東,或許早已是另一種意境——一種今生或許再也無力企及的意境。
在一個網(wǎng)友的標簽里,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如果生命得以重生,你將怎樣安排自己的人生?在天馬行空的思想里,或許可以有千萬個設想。但再完美的設想終究只是設想,生活里也永遠沒有如果。在單程的人生里,并不寬容的上帝,只給了我們一次機會。無論能否把握,無論怎樣把握,錯過了就錯過了,你永遠無法回到昨天,獲得一個可以重新修正的機會。上蒼在交由你主宰自己命運的同時,也早已設定了程序的無可更改。別人不能,你也不能。
活到一定的年齡,你就會明白,重頭再來真的不過是欺世之言。它最多不過只是臨死前的一罐氧氣,或許可以支撐你繼續(xù)活著,卻無力治愈你欠帳的疼痛。
但這并妨礙“朝聞道,夕可死”。品味欠帳之苦,是為了不再欠帳;蛟S已然欠了很多帳,也或許這些賬再也無力償還,但你至少可以從今天起,不再欠更多的帳。
而這一切的一切,需要的不過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不讓人生欠帳的態(tài)度!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