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莊稼漢30年藏書6.3萬冊
被鄉(xiāng)鄰稱為“書癡”的他,決定將書貢獻出來與村民分享
滿屋的書都是于紹迎的財富!”緢笥浾摺№n微 攝
本報記者 韓微
本報見習(xí)記者 連婧婧
因自小便喜歡讀書,三十年間,山亭區(qū)水泉鎮(zhèn)村民于紹迎共藏書6.3萬冊,成了鄉(xiāng)鄰眼中名副其實的“書癡”。而就在第19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他卻決定將自己寶貝了近半輩子的書都整理出來,與村民們共同分享。
文史、名著、小人書、紅寶書……還有大量的創(chuàng)刊號、明信片,來到于紹迎在山亭區(qū)新城的家,記者看到他的藏書,就感到一個字“多”。除了車庫塞滿了書之外,就連儲藏室門口也讓他放上了書柜。為了保持家里的活動空間,甚至連墻壁都被掏出格子存放書籍,F(xiàn)年47歲的于紹迎是山亭區(qū)水泉鎮(zhèn)的村民。
于紹迎告訴記者,現(xiàn)在不僅自己辦公室和新城家里堆滿了書籍,老家三間屋也被堆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就連小學(xué)三年級的課本,他都還保存的完完整整。而談起他藏書的故事,于紹迎說最讓自己難忘的就是上學(xué)時候為了買一套8毛多錢的巴金選集,將自家地瓜干偷出來賣掉的事情。除了書到手時那強烈的滿足感,那時對于書籍和知識的渴望更是很濃烈。
“30多年來,他自己外出打工的錢、種地的錢,還有上班的工資,大多數(shù)都花在了買書上。”了解于紹迎的人都說,嫁給他的人就只能吃書了。
熱衷藏書,家里“見縫插書”
受“書癡”父親影響,女兒也成了小“書迷”
受到父親這個大“書癡”的影響,于紹迎的女兒也是個名副其實的小“書迷”。在于紹迎女兒的房間,記者也感受到了濃濃的書卷味。除了一張小床外,入眼處也都堆滿了書,和父親老舊深厚的書籍不同,女孩的書籍則顯得通俗易懂的多。
“那時候她還識字不多,趕集的時候看到有賣小玩具的,就問她要不要。結(jié)果她看到旁邊有小書攤,就不要玩具了,非得要書。后來賣書的老大爺一看小孩連玩具都不要了只要書,一激動就免費送了她一本。”于紹迎說,雖然自己沒給孩子創(chuàng)造多富裕的生活環(huán)境,但是很慶幸有這么多精神食糧可以讓她汲取。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于紹迎的藏書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藏書中,除了名人書籍、黨政報刊外,還有不少文革年代人們的筆記本。這里有生活工作日志,還有檢討悔過書,這些真實的字跡和故事讓女兒更好的了解了那個年代的酸甜苦辣和生活不易,還能讓她更加形象地了解了那個時代的歷史。
也正是父女間這種相同的愛好,讓于紹迎和女兒有了更多交流的空間。在2010年“小潮沂”杯“歌唱我的祖國”征文大賽中,父女同時獲得了好名次。
與村民分享, 讓書發(fā)揮更大價值
“以前想讀書沒有書,現(xiàn)在有書卻沒時間讀。”雖然現(xiàn)在經(jīng)濟上已經(jīng)不像以前那么拮據(jù),但是因為電子書籍類產(chǎn)品的流行,于紹迎買起書來已經(jīng)沒有以前那么瘋狂了。采訪中,于紹迎介紹,除了選購特殊日子的報刊之外,自己更多的是讀以前的老書。
存放在于紹迎老家的書籍雖也被妥善放置,但是還是有一小部分成了老鼠的口中餐。而且因為數(shù)量眾多,在書籍被分類打包完之后,于紹迎就很少再動他們。翻看他早年的一些藏書,記者發(fā)現(xiàn),除了精心在書頁封皮上標出購買時間和書序外,書內(nèi)也有不少在閱讀中標識的記號。為了節(jié)省放書的空間,本來容納一排書的書柜硬生生的被他擺出了兩排。抽出書架上擺在外面的一列書就會發(fā)現(xiàn),里面一排的書籍已經(jīng)有被老鼠咬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