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5日下午2時50分線路:火車站至大連路
拒載后議價不打表
15日下午2時50分,記者在火車站旁邊的費縣路打車,在靠近廣州路的位置有一輛卓琴公司的空車,車號為魯UT36××。記者走近時聽見司機對一名還未上車的市民說“去不了”,記者緊接著問“走不走”,順勢做出開車門的動作,可司機卻問“去哪里”。記者根據(jù)下午的采訪安排回答說“去大連路附近”,戴墨鏡的司機連忙擺手說 “去不了,不去!”
司機話音剛落,兩名手提行李的年輕人彎下腰趴在車窗上,詢問是否去開發(fā)區(qū)的香江路,司機很熱情地說“去,你們幾個人?”得到對方“兩個人”的答復后,司機便開始說價格,開出了160元的高價,一名年輕人質疑為什么不打表,應該要給打印發(fā)票才對。司機表示,去開發(fā)區(qū)香江路要過隧道,要收過路費,所以不能打表,“這種情況要議價的,只要你覺得合理就行,這個價格不貴了。”雙方交談過程中記者一直站在旁邊,司機還瞄了記者好幾眼,絲毫看不出剛才拒載的內疚。
隨后記者又搭乘車號為魯UT23**的出租車趕往大連路,可出租車開出去才兩公里,司機便將路邊一名擺手等車的人接了上來,并沒詢問坐在副駕駛上的記者是否同意。等這名乘客上車了,才向記者道歉,表示打車不容易,而且也正巧順路,希望得到記者的諒解,而且為了表示歉意,記者下車時司機少收了一元錢。
時間:14日晚上10時許線路:貴州路到同安路
全程用普通話待客
14日晚上10時許,記者在市南區(qū)貴州路與劉家峽路附近搭上了一輛出租車,由于刮起大風,室外溫度驟降,走在路上感覺涼嗖嗖。拉開出租車車門后,的哥宋師傅立即送上一句貼心的問候:“快上車,凍壞了吧,車里暖和。”稍稍安定之后,記者才意識到宋師傅說著一口頗為標準的普通話,不過能感覺到他在努力說普通話。從對話中記者了解到,今年51歲的宋師傅是地道的青島人,年輕時從事過多項工作,不久前才開始做出租車司機。
“平常生活中,只要不是青島本地人,我一般都說普通話,這是對人的一種尊重,尤其是我們做服務行業(yè),更應該多說普通話。”宋師傅說,青島是個開放的濱海城市,每年有很多外地人來,有的來工作,有的來旅游,出租車就是一個窗口,好與壞都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途中,宋師傅的手機響了兩次,每次他都是從兜里掏出手機,低頭一看號碼后迅速摁死,然后把手機再放回口袋,專心開車。“手機響了,你咋一直不接?”記者問。宋師傅笑了笑說:“我看號碼是同行一朋友來的,沒啥急事。一般都是約我晚上去喝茶聊天的,這是我們上夜班司機的愛好。大家都心照不宣,有客人在就先不接電話,等把客人送下后再回。”
的哥:
部分“國標”過于嚴苛
針對國標要求,的哥使用26種中文和英文用語、提倡說普通話等一些服務細節(jié)方面的內容,不少出租車司機表示,要求的哥使用英語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國標”真正實施起來,有些方面比較苛刻,也難以“接地氣”。
市民:
駕駛員文明服務待提高
大多數(shù)受訪者表示,青島的出租車服務水平總體還可以,公開拒載、繞路等行為并不多見。市民陳先生說,拒載、挑客這一問題今年夏天最為嚴重,他最近打車時則明顯好多了。不過他認為,駕駛員的一些文明服務標準有待提高,有些駕駛員講粗話,上車后對乘客愛搭不理的,還有的人公然在車內吸煙,講電話等,如果“國標”能真正落實起來,對于乘客來說則是好事,不過這還需要執(zhí)行和監(jiān)督。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