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干苦力的只要能掙錢就行了,沒那么講究。她說:俺們每月就17元,聽說按規(guī)定得比這高?伞八闭f:不按規(guī)定發(fā)放高溫補貼,最高要罰2萬元。
眼下雖已立秋,但連日滾滾熱浪不斷襲來,人們飽受酷暑之苦。然而,在炎炎夏日,一些忙碌的身影依舊頂著烈日忙碌在工作的第一線。按照《山東省關(guān)于調(diào)整企業(yè)職工夏季防暑降溫費標準的通知》,日最高氣溫達到35攝氏度以上,每人每月可以領(lǐng)取80元或120元的高溫補貼。但是記者連日的調(diào)查卻發(fā)現(xiàn),高溫補貼的發(fā)放或“人間蒸發(fā)”,或大打折扣、縮水,有的每月僅領(lǐng)到17元的高溫補貼;有的被“5斤綠豆,2斤白糖”打發(fā)。
記者調(diào)查
建筑工:“高溫補貼?沒聽說過”
李強是某建筑公司的一名建筑工人。8日上午10點左右,記者見到他時,他正頂著炎炎烈日在洸河路東段清理路邊的碎磚頭,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流向滾燙的路面,衣衫也早已濕透!案邷匮a貼?從未聽說過!碑斢浾邌柶鸶邷匮a貼,李強一臉木然。一旁的老鄉(xiāng)自言自語道,“干了這么多年建筑,還沒聽說過啥是高溫補貼。”李強說,自己這幾年在工地干活,從來沒有拿過高溫補貼,“干苦力的只要能掙錢就行了,沒那么講究!
當記者問到天熱時如何防暑降溫時,李強指著遠處的一桶礦泉水說,渴了就喝點涼水,老板每天會派人送來兩大桶礦泉水。
記者又來到?jīng)埠勇返牧硪粋施工現(xiàn)場,烈日當頭,張大朋和老鄉(xiāng)們正在熱火朝天地砌磚,汗水流個不停,由于雙手都拿著工具,張大朋只能偶爾騰出一只手,不時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把汗。
與李強相比,張大朋的“待遇”似乎要好點。記者在工地現(xiàn)場看到大大小小的杯子里盛放著降暑的綠豆水!白罱毂容^熱,工地里每天都會煮些綠豆水!碑攩柤案邷匮a貼,張大朋略顯無奈地說:“聽說過,但是從來沒領(lǐng)過一分錢。”
環(huán)衛(wèi)工人:每月17元,離標準差得太多
10日上午10點半左右,在洸河路上,記者見到正坐在馬路牙子上休息的王翠花,臉色略顯疲憊!霸缟4點就起來了,有點困,再加上太陽太毒了,烤得頭暈,趁著現(xiàn)在沒有垃圾就稍微歇會兒!蓖醮浠ㄕf,自己負責的路段上的寫字樓較多,每到早上上班高峰期,到處丟的都是豆?jié){瓶、方便袋!600余米的路程,清掃一遍要2個多小時。”“哪有什么高溫補貼呀!”對于記者提及的高溫補貼,60多歲的王翠花說,自己干了3年了,壓根兒就沒有領(lǐng)過高溫補貼費!坝龅教珶岬奶,就喝點自己從家?guī)淼乃,每天都要喝四五杯水!彼钢鴴煸诶嚢焉?000ml的大杯子說!扒皫滋,公司發(fā)了5斤綠豆、2斤白糖,老板說‘天熱了,回家煮點綠豆水喝,別中暑了’,這就是夏天的所有福利了!蓖醮浠ǹ嘈Φ。
在紅星路中段,臉色蒼白的張云鳳正拿著掃帚清掃路面的樹葉!白蛱熘惺盍,在醫(yī)院打吊瓶折騰到凌晨2點,早晨4點多就來上班了,渾身沒有力氣。”張云鳳有氣無力地告訴記者,前一天早上就開始頭痛,沒在意,晚上就開始上吐下瀉,才知道嚴重了,只好半夜趕去醫(yī)院!拔覀兠總月只有17元錢的高溫補貼,這么多年了一直都這樣,聽人說,按照省里的規(guī)定,高溫補貼費用要比這高,也不知道咋整的,為什么我們每個月就只能領(lǐng)到這么點!闭f起高溫補貼費,張云鳳滿腹牢騷,“今年還好點,趕上太熱的天,單位不時地發(fā)一瓶礦泉水和一塊雪糕,但還是希望我們的高溫補貼能漲點!
快遞員:“高溫補貼?那是傳說中的吧”
11日下午1點半,滿頭大汗的快遞員李嚴走進位于洸河路的一座寫字樓,在外面曝曬了一上午的他,原本就不白的皮膚在太陽的炙烤下愈發(fā)黝黑。
與那些整日都要曝曬在烈日下的建筑工和環(huán)衛(wèi)工人相比,李嚴似乎要“幸!毙,因為當客戶在快遞單上簽名字時,他偶爾也能吹上一小會兒空調(diào),“每次都是剛剛感受到有些涼快,就要慌慌張張地去送下一個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