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處所融資平臺,是房地產調控之外,事關中國經濟遠景的另一大變數(shù)。
5月2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加強處所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作出安排。而如何“分類清算規(guī)范融資平臺公司”,處所政府與中央政府職能部門間已似對壘。甚至有人擔心,過于嚴格的治理政策,可能致經濟于“二次探底”。
不過,一位省政府金融辦負責人向本刊記者坦言,在強調風險、清算規(guī)范的時候,“處所財政能愿意說嗎?確定想趕緊(把項目)藏起來”。
既要防備處所財政金融風險,又須顧及處所已有及今后的政府投資,這是未來政策的平衡點。畢竟,解決建設資金問題,于處所政府是一項長期任務。
分類管理難點
分類清算的前提是搞明白總量。這輪以政府投資為主的經濟刺激之后,處所政府負債范圍到底有多大,還是沒有正解。
除卻過去就有的外國政府、國際組織貸款、金融機構借款和拖欠款等負債,2009年以來處所政府新增的負債重要包含,財政部代發(fā)的處所債,以及融資平臺的銀行貸款和城投債、中期票據(jù)和短期融資券。其中,前者屬于納入處所政府預算的顯性負債,后者則多是以處所政府擔保或承諾方法存在的隱性負債。
根據(jù)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估算,2007年末,處所政府債務約4萬億元,其中,融資平臺債務約1萬億元。
融資平臺的銀行貸款余額,銀監(jiān)會的最新統(tǒng)計是7.38萬億元。粗略估算,2009年末,處所政府債務范圍將接近11萬億元,相當于2009年處所本級財政收入的3倍。
一位大型國有銀行貸后管理部門負責人向本刊記者坦言,現(xiàn)在的難點在于,對融資平臺的定義不清,銀監(jiān)會7.38萬億元的數(shù)據(jù),是在各家銀行對融資平臺貸款“口徑不一致、松緊不一”的情況下得出的。
“中央政府盼望摸清底數(shù)是好的,但是最起碼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上述國有銀行貸后管理部門負責人流露,銀監(jiān)會聽取了幾家大行的建議后,有望近期發(fā)布統(tǒng)一處所融資平臺統(tǒng)計口徑的文件。
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評級總監(jiān)周沅帆認為,處所政府的融資平臺應當分類管理,發(fā)債審批流程和償債方法也應有所差別。這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有項目但幾乎沒有收益的公司,償債資金重要靠財政補貼,這類公司應當發(fā)市政債或準市政債;第二類是有項目也有收益的公司,應當逐步轉為項目收益?zhèn);第三類是既無項目也無收益的公司,純粹是投融資平臺,可以考慮關掉。
對于不同類別的融資平臺債務,處所政府的償債義務也迥異。北方某省政府金融辦負責人向本刊記者提到,上述第一類公司是典范的政府平臺,財政可以負責還錢,而第二類是企業(yè)型的,其負債不能都算處所財政的義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