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通脹來臨,負債最劃算,存錢則最傻。理論往往很完美,可現(xiàn)實總是很無奈。不論真實的通脹水平究竟如何,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想借錢也不容易。究竟在什么領域花“明天的錢”最劃算?手中的流動資金又該如何處置?對于每一位普通百姓而言,似乎所有的投資門路都有風險,如何掌握自己的“財路”,還得自己費一番思量。
頂風買房掂量政策再出手
資金實力略雄厚些的,考慮買房保值吧,可面對多道“調控令”,買房成本顯然高了不少。比如,嚴女士家中多年前已經買了一套房子,手中攥著積攢了多年的首付款,不久前終于物色到了地段、房型、價格都能接受的房子,正打算出手,忽聞新政策出臺,購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嚴格控制在50%以上,本來可以買三房兩廳的首付資金,只能改買兩房兩廳了。
不僅如此,由于貸款優(yōu)惠利率取消,即使是首套房也不能享受優(yōu)惠,還貸資金還要增加,這也讓一部分本打算“踮著腳”做“房奴”的職場新人望而卻步。
更重要的是,不敢把錢再往樓市里投,是怕下一波調控政策不知何時降臨。嚴女士說:“新聞里都在說,最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房產稅還沒有出來,但隨時都可能宣布推出,也不知是怎么征收,怎么敢貿然再買房呢?”
股市搏擊防止“忽上忽下”不獲利
房子不敢買了,手中的閑錢是該存銀行還是投股市?目前銀行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2.5%,遠低于4.4%的CPI水平。顯然,儲蓄雖保險卻不保值。
可在是否要買股票這個問題上,老百姓其實也很糾結,只因股市陰晴變化實在太快。伴隨著美元貶值、國內通脹水漲船高,前段時間A股市場的確出現(xiàn)了一段“小陽春”,惹得不少觀望者心里癢癢的;可上周以來,股市突現(xiàn)深幅跳水,散戶們好不容易掙到的錢又盡數(shù)回吐。
資深股民唐先生的選擇最具代表性———少量參與。他的理由是,不敢多投,是因為幾年前“5·30大跌”后套怕了,至今還未還本;可不投又怕錯過“牛市”又遇通脹,豈不雙重損失?“股市波動太大,上下乘電梯未必獲利,少買一些,就當買點希望吧。”
座駕升級熱門車需耐心等
既然樓市、股市都不敢深涉,要不索性提高些消費水平,把座駕升級換代一下吧。記者從滬上汽車銷售市場了解到,今年以來車市勁刮“升級風”,許多人開始考慮更新或添置第二輛車。這類消費人群中,不少都對SUV情有獨鐘。
途觀是今年國內銷售排名領先的一款SUV。一家4S店經理介紹,目前店里最炙手可熱的車型就是途觀,“幾乎沒有庫存,從生產方拿到的每一輛車都是早前已有客戶訂好的”。他還透露,今年年中在店里下單的途觀已經排到明年。
進口SUV市場上,沃爾沃XC60、保時捷卡宴、寶馬X5等車型都受到熱捧,供應卻都是個性化、小批量。高端SUV的改善型消費者一般希望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化要求訂制,這就更加延長了等待的時間。把添置第二輛車的目標鎖定SUV的李先生很苦惱:“周末跑了多個高端品牌的代理商展示廳,幾乎都沒有完全符合我們要求的現(xiàn)貨可提。”
黃金投資兼顧實用與增值
國際金價不斷上漲的趨勢,吸引了不少人往黃金市場里“淘金”。被上海消費者俗稱“小黃魚”的金條銷售近期明顯升溫,部分品牌在節(jié)假日甚至出現(xiàn)斷貨。昨天中午,記者在老廟黃金南京東路店的金條柜臺站了不到5分鐘,就有兩撥消費者結伴前來選購投資金條。
老廟黃金副總經理周馗嫠嘸欽擼這段時間國際金價雖有波動,但整體向上的趨勢以及通脹壓力大大激發(fā)了消費者投資黃金的意識。將近期的金條價格與年初相比,可發(fā)現(xiàn)投資回報率達到20%,這一結果既讓年初買金條的消費者喜上眉梢,也帶來很多仿效投資者。在老廟黃金,近兩個月的銷量約為七八月份的三倍。
很多年輕人覺得藏金條雖然增值又吉利,但實用性不強,“不能佩戴也不能裝飾”?墒巧狭四昙o的投資者勸說:“成套金飾好看卻回購難度大,投資價值難以體現(xiàn),不如用‘小黃魚’壓箱底踏實。”
境外淘貨調整計劃細打算
名牌首飾、手表、包具等奢侈品雖以自用和收藏為主,但仍成為很多時尚人士投資的一部分。只是受匯率變化以及海關總署“54號令”影響,原本打算趁圣誕與新年打折季前往境外購物的年輕人,不得不在繞開高關稅和匯率上動腦筋。計劃圣誕節(jié)去香港“血拼”的王小姐表示,原本想在香港購買一系列電子產品,但擔心被收取高額關稅,她將“血拼”計劃調整為度假計劃,不再以購物為主要目的,且采購產品也以總價能控制在5000元以內的日用品為主。
要省錢,那就網購吧?可網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不少買家開始轉向專賣奢侈品的規(guī)模網站。熱愛名牌包具的白領莫小姐告訴記者,她最近在一家名叫“呼哈網”的奢侈品網站買了兩個包,“專業(yè)網站的價格比直接去境外買還是貴了點,但好在東西質量有保障,也不用考慮關稅、路費等其他費用,總體還算合理”。
其實,通脹來臨,可以花錢的地方有不少,但每一種都有自身的優(yōu)缺點。對此,理財專家的意見雖然簡單但不容忽視:各種理財產品都具有自身的優(yōu)缺點,投資人應該充分了解自身的需求和風險收益偏好,不一定“最安全”的就是最好的,也不一定“預期收益”最高的就是最好的,而是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如果沒有看清投資方向,那么先帶著“現(xiàn)金為王”的原則冷靜下來,不匆忙、不盲從、挑著點、穩(wěn)著點。這樣,才能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