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基策略方面,許多基民對基金定投的認識還不夠全面深入,除了知道要堅持每月去投,還很少有人意識到基金定投還要學會適當止盈。
日本股市是全球20年來表現(xiàn)最差的股市之一,在1989年12月創(chuàng)下38957點的歷史最高紀錄之后,日經指數(shù)一路走熊,牢牢地構筑了一個半山腰箱體——低點在8000點下方,高點在2萬點附近。就在這樣的市場中,一位名叫張夢翔的臺灣基民,從1996年開始定投了一只投資日本股市的QDII基金,11年的年均收益率達19%。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除了充分發(fā)揮定投的優(yōu)勢外 (愈跌愈買,攤低成本,待行情反彈,才可能倍數(shù)獲利),張夢翔還為自己設定一個止盈線。每個月買,當資產翻了1倍,也就是復合收益率達到100%以后,把所有的基金贖回來,下個月繼續(xù)買。這種方法可為一般基民所借鑒,在長期定投過程中選擇設定適合自己的止盈線。通過適時止盈,可以有效化解小額資金的長期投資復利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后,一旦遭遇突發(fā)崩盤行情的特殊風險。買基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投資回報,定投通常也是為著較為長線的理財規(guī)劃而設計,如孩子教育經費、置業(yè)養(yǎng)老等,到了一定期限總是需要了結的;鸲ㄍ恫皇怯肋h放著不動,但更不是在錯誤的時間贖回,如剛解套馬上贖回或在熊市低點時出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