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對《非誠勿擾》推重備至,有些人則感到這檔節(jié)目低俗不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本不奇怪,跳開節(jié)目本身,真正值得關注的,倒是婚戀類節(jié)目所觸及的“婚戀觀”問題。因為嘉賓在舞臺上的觀點也源自現(xiàn)實,取消了節(jié)目,卻無法取消現(xiàn)實中人們的婚戀觀。廣電總局相干負責人在談到規(guī)范婚戀類節(jié)目時表現(xiàn),要領導青年建立正確婚戀觀。那么,如今年輕人畢竟是如何看待婚戀的?背后的深層原因畢竟為何?“正確的婚戀觀”又該拿什么作支撐呢?
眼下,諸如“獵婚”、“裸婚”、“隱婚”、“婚活”等等新詞簇擁而出,語詞的變更,本身就折射出婚戀形態(tài)的轉變。中國正處于社會急遽轉型期,人們受到傳統(tǒng)觀念和新興思潮兩種力量的牽扯,常常會感到搖擺和迷茫,在婚戀方面,同樣如此。
社會貧富差距擴大,不同社會層級之間的鴻溝變寬,使得婚戀選擇也變得不那么“純粹”。深圳曾舉辦過一場“富人相親會”,參加相親的男士須屬于事業(yè)成功人士,且要繳納3.68萬元的入場費,女士則須經過層層“海選”、“PK”爭取15張免費入場券——這樣的婚戀方法在過去或許不可想象,也無人教唆宣傳,但卻是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
《2008年中國人婚戀狀態(tài)調查報告》顯示,近70%的人認為“門當戶對”是婚姻重要考慮的問題,74%的女性不接收薪水“女高男低”,41%的女性認為擇偶對象必須有房——婚戀觀掛鉤于經濟實力,房子、存款同性格、人品并駕齊驅。我們幻想中的婚戀,應當更多關乎精力層面,應當是純粹無暇的,但在層級分明、生存壓力宏大的現(xiàn)實背景下,傳統(tǒng)婚戀觀無可避免地遭遇沖擊。
取消一檔電視節(jié)目容易,弄清當下社會婚戀觀以及背后成因不容易;高舉道德大棒容易,告訴青年什么才是“正確的婚戀觀”不容易;提出高蹈的口號容易,但使青年擁有尋求純粹婚戀的才能卻不容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