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用六句名人名言答復:(一),“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書萬卷,神交古人!保ǘ盀樘斓亓⑿,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保ㄋ模,“難得糊涂”。(五),“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越會日新月異,不斷增加,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定律!保盀槭裁次业难劾锍:鴾I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第一句是晚清名臣左宗棠23歲結(jié)婚時在新房門口寫的對聯(lián)。第二句是北宋張載《橫渠語錄》中的名句,說的是“為天地確立起仁愛之心,為百姓指明一條共同遵行的大道,繼承孔孟以往精辟的學問,為天下后世開辟永久太平的基業(yè)。”第三句是屈原的《離騷》中的詩句,可以這樣去懂得,“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哀嘆那國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艱巨。”第四句是馳名于世的清朝文人鄭板橋?qū)κ朗赂形蛏钊氲男牡弥。第五句出自德國大哲學家康德的哲學名著《實踐理性批評》最后一章,后來成為刻在他墓碑上的名言。第六句出自中國現(xiàn)代詩人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
溫老爺子是一個非常關注民生的好領導,從答復記者的提問中就可知道,寄托了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同時,將做人和讀書放到人生中一個高度來談,這是在任的領導中很少見的。我發(fā)明他也是一個性格中人,在汶川和玉樹地震中,多次在電視上看到流淚。他在2010年4月3日至6日來到我們興義觀察旱情后,寫了一篇《再回興義憶耀邦》。全文如下:
“前些天,我到貴州黔西南觀察旱情。走在這片土地上,望著這里的山山水水,我不由自主地想起24年前隨耀邦同志在這里考核調(diào)研的情況,尤其是他在興義派我夜訪農(nóng)戶的往事。每念及此,眼前便不斷浮現(xiàn)出耀邦同志誠摯坦蕩、平易近人的音容笑容,胸中那積蓄多年的悼念之情如潮水般起伏涌動,久久難以平復。
他邊走邊調(diào)研,甚至把吃飯的時間都用上,每天很晚休息。
1986年年初,耀邦同志決定利用春節(jié)前后半個月時間,帶領由中央機關27個部門的30名干部組成的考核訪問組,前往貴州、云南、廣西的一些貧困地區(qū)調(diào)研,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耀邦同志想以此舉做榜樣,推動中央機關干部深入基層,加強調(diào)查研究,密切接洽群眾。
當時,我剛調(diào)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不久,耀邦同志讓我具體負責組織這次考核訪問工作。2月4日上午,耀邦同志帶領考核訪問組全部成員從北京出發(fā),前往貴州安順。由于安順大霧,飛機臨時改降貴陽。當天下午,耀邦同志又換乘面包車奔走4個多小時趕到安順。晚飯后,耀邦同志召開會議,把考核訪問組人員分成三路,分頭前往云南文山、廣西河池和貴州畢節(jié)地區(qū)。
第二天凌晨,耀邦同志帶著我和中央辦公廳幾位同事從安順出發(fā),乘坐面包車,沿著波折的山路在黔、滇、桂交界處的崇山峻嶺中穿行。耀邦同志盡管已年過七旬,但每天都爭分奪秒地工作。他邊走邊調(diào)研,甚至把吃飯的時間都用上,每天很晚休息。離開安順后的幾天里,耀邦同志先后聽取貴州鎮(zhèn)寧、關嶺、晴隆、普安、盤縣和云南富源、師宗、羅平縣的匯報,沿途不斷與各族群眾交換,懂得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情況。他還在羅平縣長底鄉(xiāng)與苗族、布依族、彝族、漢族群眾跳起《民族大團結(jié)》舞。2月7日傍晚,耀邦同志風塵仆仆趕到黔西南州首府興義市,入住在州府低矮破舊的招待所。
時已立春,興義早晚的氣象仍然陰冷潮濕。由于沒有暖氣,房間里冷冰冰的。我們臨時找來3個小暖風機放在耀邦同志的房間,室溫也只有攝氏12度左右。經(jīng)過幾天快馬加鞭地奔走調(diào)研,耀邦同志顯得有些疲憊。我勸他晚上好好休息一下,但他仍保持當晚和黔西南州各族干部群眾代表會晤。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