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凌晨,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在庭院門口打掃,來了一個綠衣客:“孔老夫子在否?想來請教個問題!
子貢:“有什么事就問我吧,何必驚動咱老師。”
綠衣客:“你懂天時嗎?”
子貢:“嗨!就這,我能不懂嗎?”
綠衣客說:“請問一年有幾季?”
子貢樂了,心的話這還叫問題嗎?不假思索就答復(fù)道:“一年有四季啊!
不料綠衣客說:“一年只有三季,你怎么說是四季呢?還虧你是孔子的學(xué)生呢,連這都不懂!
子貢急了,心想敢情這是個外星人?要不就是來踢場子的?于是爭辯說:“一年有四季,這地球人都知道哇!”
綠衣客說:“一年只有三季!你這人枉為孔子弟子,冒牌的吧?”
兩人一個說一年有四季,一個說一年只有三季,爭得個面紅耳赤,爭得個吐沫四濺,爭得個日照當(dāng)午,汗流浹背還在沒完沒了的爭。
再說孔子在屋里左等右等不見子貢進(jìn)來,又聽到院外大聲喧嘩,趕緊出來看個畢竟。
沒等孔子發(fā)問,子貢就搶著要老師答復(fù)一年有四季還是三季。
孔子不急著答復(fù),而是對綠衣客上高低下看了又看,半晌才答道:“一年有三季。”
一語即出,綠衣客笑倒,樂不可支地說:“高!高!實在是高!多少人都說一年有四季,可我從來就只見三季不見四季,今天老夫子終于證明一年只有三季了。果然不愧為圣人,有學(xué)問啊有學(xué)問!哈哈……我回去可睡個安穩(wěn)覺了。孔大圣人,告辭!告辭!”說完顛兒顛的走了。
這邊子貢厥倒,氣得臉紅脖子粗,面對老師又不敢吱聲兒,憋半天終于忍不住了,問道:“老師,學(xué)生給搞糊涂了,一年到底是幾季?”
孔夫子說:“四季啊!
“那老師您為什么剛才說一年只有三季呢?”
孔子不急不慢的對子貢說:“貢啊,你沒見剛才的來客穿什么色彩的衣服嗎?”
“見了呀!穿著綠衣裳啊!
“著啊!如果我對你說這是一只螞蚱,你會怎樣想呢?”
螞蚱?子貢愣了:“螞蚱又怎么樣呢?因為螞蚱一年就成三季了?”
“貢啊,你想。∥涷拼荷拈L秋亡,它哪里見過冬天呢,骨子里就是認(rèn)為一年有三季。你不看對象和時間,卻和它爭辯一年有沒有四季,就是辯他三天三夜也沒有成果啊。它就是個‘三季人’啊。”
子貢何等聰慧,頓時有所悟。是啊,和螞蚱爭辯一年有四季,我不是吃飽了給撐的嗎?于是也顛啊顛地跑回屋里聽老師講課去了。
這就是著名的三季人的寓言故事。
這則寓言故事的版本有多種。它的意思很明了,是在說“井里的蛤蟆你和它講海?不行!夏天里的蟲子你和它講冰?不行!對著螞蚱和它講一年有四季?也不行!因為它們都沒經(jīng)歷過,隨你怎么講它們也不信!
孔老夫子的做法是是“見人說人話,見“蟲”說“蟲”話!备蓡嵋退@口舌,打發(fā)它走得了,和它爭辯不是白耽誤工夫嗎!
這則故事對我們正面的啟發(fā)有以下幾種:
一.曾仕強(qiáng)教授啟發(fā)我們說:“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對我們都很有啟發(fā),都非常有用,就看你會用不會用,會用了,起碼多活十年。碰到那些不講理的人,你就想他是“三季人”,別往心里去了。這樣你還會賭氣嗎?氣傷肝,是很不利于健康的……”
碰到那些知識不全面而又不講理的人,你想想他是“三季人”,沒法和它講理,就沒必要多講,順著它說,免得淘氣。
二.碰上不講理的人,你與他據(jù)理力爭的時候,這個人就有可能成為你的敵人,想想“三季人”這個故事,就會一切釋然,或者多了一個朋友也沒準(zhǔn)。
三.其實,生活中處處有“三季人”,碰到“三季人”賭氣是犯不著的,和它講理,它沒見過沒經(jīng)歷過怎么講得清!此時你最好止怒平氣,阿Q一下就行,對自己說:“嗨!今兒個大吉大利哈!出門遇見“三季人”了。”?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