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10月1日,秦俑館正式開放,一號坑進行展覽。
俑頭喪失案
1987年,價值40萬的俑頭在秦俑館被盜,一號坑第二次發(fā)掘被停,省考古所失去秦俑“發(fā)掘權”
王學理,陜西省考古院研究員,參與一號坑第一次發(fā)掘。發(fā)掘被叫停后,他持續(xù)留在坑內從事5個探方的發(fā)掘清算工作。
他回想說,在那時,秦俑考古隊與秦俑館在工作流程上已有摩擦。
當時考古隊的一名成員說,白天展覽期間秦俑館不讓運土,外賓入坑參觀前,館里讓他們快點打掃衛(wèi)生,并停工放假。
1979年秦俑一號坑結束發(fā)掘以來,陜西省多次請求恢復發(fā)掘,但國家文物局一直未批。
1984年,陜西文博考古體制進行調劑。
陜西省考古所并入省文物局管理,不再附屬于省社科院。1985年,又撤銷了本來的“秦俑考古隊”,由陜西省考古所重新組建“秦陵考古隊”。隊長由所長石興邦兼任,王學理任常務副隊長。
當時,主管文物管理的副省長孫達人請求,文物發(fā)掘歸陜西省考古研究所、文物展覽擺設歸秦俑館。
此后秦俑一號坑于1986年獲得國家文物局批準,開端第二次發(fā)掘。
就在發(fā)掘進行地如火如荼時,1987年2月17日晚,當地5個村民翻窗進入秦俑館,撬開考古隊的雜品庫,在堆滿考古工具的庫房里,偷走一個將軍俑頭。
這個價值約40萬的俑人頭,在半年后被追回。首犯被處以逝世刑。
而考古隊的發(fā)掘工作又被叫停,省文物局責成隊長石興邦作深入檢查;撤銷王學理一切職務、取消個人發(fā)掘領隊資格兩年。
6月16日,現(xiàn)年75歲的王學理接收采訪時說,當時被盜的將軍俑頭應是先前“秦俑考古隊”與秦俑館交接時的物品,義務不該單獨由他們考古隊承擔。
陜西文博考古“改制”
秦俑館獲準成立秦俑考古分隊,獲權發(fā)掘兵馬俑坑,編寫的兵馬俑發(fā)掘報告引起世界轟動
由于“將軍俑頭”案的產生,考古所永久失去了發(fā)掘秦俑的機會。
1988年6月23日,陜西省文物局再次對文博考古制度進行調劑。
省文物局下發(fā)通知指出,本來的體制不順,工作脫節(jié),也不利于各項工作的管理和開展。并且產生文物喪失,造成嚴重喪失。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陜西省文物局決定,在秦陵考古隊下成立秦俑分隊,全面負責承擔秦俑館內一、二、三號坑的考古發(fā)掘工作。
但這支“秦俑分隊”其實并不再屬于考古所。
省文物局的通知表現(xiàn),秦俑分隊,行政上受秦俑館領導,業(yè)務上仍受省考古所領導。秦俑分隊所需考古業(yè)務人員原則上由秦俑館自己設法解決。
于是,發(fā)掘秦俑的權利從省考古所被劃到了秦俑館。
1988年,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袁仲一調任秦俑館館長,同時兼任考古所副所長。
在袁仲一的主持下,秦俑館先申請發(fā)掘的是兵馬俑三號坑,1989年9月27發(fā)掘結束,并對外開放。這個坑很小,僅有62件武士俑,且是兩面相對,夾道式排列。專家們認為,這是中國出土最早的部隊指揮部。
隨后,秦俑館編寫了《兵馬俑一號坑考古發(fā)掘報告》和《銅車馬考古發(fā)掘報告》,在考古界引起轟動。
后來袁仲一也被外界稱為“兵馬俑之父”。
攜手探秦陵后積怨
省考古所缺經費與秦俑館合作勘察,秦俑館借銅鼎展覽,考古所索要未果,兩家成隙
在1988年省文物局對省考古所的工作調劑之后,失去秦俑“發(fā)掘權”的“秦陵考古隊”,將勘察范疇集中在秦陵主陵部分。
但是從1988年到1994年,秦陵考古隊的勘察發(fā)掘進展并不順利。
省考古所內部人士說,這跟當時所領導不器重有關。領導的興趣不在秦陵,工作不會向這邊傾斜?脊抨犛绣X了就干點,沒錢就停。
1998年呈現(xiàn)轉機。國家興起西部大開發(fā)打算,陜西省提出打造周秦漢唐文化基地的概念。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