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我的編輯叫龍行天下,他說這篇小說顛覆古代的觀點,很人性,很有人文關(guān)心的精力。
這篇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家境殷實的大戶,丈夫早早就去逝了,妻子含辛茹苦,守著寡把膝下的幾個兒女拉扯長大。而當(dāng)時的封建思想和社會習(xí)俗以及自己家庭的地位,一切的一切都不許她再次改嫁,當(dāng)然也不是完整不可以,但是要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太大。
老人最終孤苦一生,直到終老。臨逝世時,她把膝下的女兒以及自己的兒媳、孫媳、孫女全叫到身邊。垂危之際,這位老人以一個女人的身份說出了自己多年的心聲:“孩子們,你們看到這幾十枚銅板了嗎……”老人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就是它們,就是它們陪伴著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熬的夜晚。這幾十年我一個人走過來,很孤單。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深感寂寞,我也會想男人,甚至想得無法忍耐。然而,我不能……就是這些銅板,每當(dāng)我夜里想起男人,無法安睡的時候,我就把它們拿出來,散到地板上,然后再一個個把它們撿回荷包。待我把這件事做完,天就快亮了,那時我也很疲憊,就可以睡去,就可以讓自己不再胡思亂想!
老人身子向她們又靠了靠,持續(xù)說:“孩子們,如果你們的男人將來逝世地早,你們就找個好人家嫁了吧。”這些年輕的女人微微睜大了眼睛,難以粉飾自己的驚訝,沒想到得到了貞節(jié)牌坊的烈女,竟然會給她們說出這種話。“如果你們的男人離開地早,我盼望你們別再像我這樣苦苦地過完后半生,每一處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個活潑潑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個女人數(shù)十年的青春!”老人長舒了一口吻,仰面而躺,閉上了眼睛,沒有再說什么。
做為一個女人她太累太累,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她蒙受了太多的摧殘與甘苦,所以到了最后,她告誡自己的親人,這些晚輩,這些柔弱的女性,如果你們將來自己的丈夫不在了,大可不必像自己這樣苦苦的守寡畢生,如果遇到了好的人家就把自己嫁了吧!她們沒想到老人在垂危之際,甚至冒著侵害自己畢生名譽的危險,竟說出了這般明顯的混帳的話。但是同時她們也感到無比的感謝,對這位老人的勇氣以及對她們的關(guān)愛,都由衷地感到敬佩與動容。
那篇小說就是講的這樣一個故事。我想說的是:這個故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會有不同的懂得。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個故事,當(dāng)時這位老太太身材力行的遵照封建禮教,做了一個貞潔烈女,苦熬了幾十年,生理和精力上都受到了無比宏大的摧殘。最終使她明白一個道理,并在垂危之際,她把自己的感受傾囊相授給自己的親人,和自己一樣柔弱的女性同胞。
且不說老太太臨逝世前這一機密舉止,就是她這幾十年的行動來看,在當(dāng)時,無論是男人、女人、老人、孩子、貧苦的老百姓或是王侯將相,這位老人都是值得尊重的貞潔烈女,都是可以讓人立下“貞潔牌坊”作為最高聲譽接收者的可敬的老人,而這一切所要付出來的代價,就是對老人大半人生的摧殘與不公。
當(dāng)然這里面的客觀因素有很多:當(dāng)時觀念的問題,婦女地位低下等各種原因,但是無論怎樣,在當(dāng)時老人這種為丈夫守寡的行動是被主流社會所認(rèn)可的、所贊成的、所引認(rèn)為傲的教導(dǎo)典范。
男人盼望所有的女人都這樣,一生一世只服侍他一個,而所有的女人都理所當(dāng)然的認(rèn)為自己應(yīng)當(dāng)這樣做,這樣就不會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這樣就會被主流社會所認(rèn)可,這樣就會得到無比的贊譽。
然而在我們看來,這是對人性的摧殘,但當(dāng)時有多少女人心甘甘心的去這樣做,又為自己忍耐多少年的苦楚感到驕傲和驕傲,雖然她們未必有多愛那個男人,而是激動于自己這一行動,激動于對主流社會的認(rèn)可罷了。
這一切的一切現(xiàn)在看來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在這個結(jié)婚自由、離婚自由、婚前同居、試婚、隱婚、閃婚都變得那么隨便的年代,看起來又是多么的天真,多么的讓人不屑!當(dāng)然,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特點,每個時代之下都會應(yīng)運而生的產(chǎn)生一些社會習(xí)俗,一些思想,這些東西未必都是好的,也確定不會都是好的。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我們在當(dāng)時引認(rèn)為傲的東西,當(dāng)時被主流社會認(rèn)可的東西,甚至那些可以給你帶來無窮聲譽的東西,也許多少年后,都會成為后人的笑料,都會成為后人茶前飯后用來調(diào)笑的談資吧。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