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中,有許許多多人對金錢看得很淡,并有極高的思想境界。我熟知的有近人曾國藩,自己一生節(jié)約節(jié)儉,還不留一分錢給子孫。還說:“兒孫如果有本事,不愁沒有飯吃。如果子孫沒有本事,再多的錢也不能讓子孫走出困境,相反,還會禍害子孫。”當代人做得最好的莫過于蔣介石、蔣經(jīng)國父子,他們不留一分錢給兒孫,他們的合法收入全部募捐。蔣經(jīng)國的兒子現(xiàn)任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先生,也多次說過,從未得到祖父蔣介石和父親蔣經(jīng)國的絲毫遺產(chǎn)。蔣氏嫡系后人蔣友柏才三十幾歲,他多次表現(xiàn),堅決履行曾祖父蔣介石和祖父蔣經(jīng)國的遺言,不留一分錢給子孫。這份人性的光輝,很值得人們沉思。
人的一生中,有時是金錢導引人生的方向,在尋求金錢的路上,有苦有累有委屈,同時也很快活。當有必定的經(jīng)濟基礎和人生的資源后,要用人生健康的觀念來指揮金錢,讓人生因有金錢而得到物質(zhì)的滿足和精力的高興。
值得一提的是,金錢不是人生快活的唯一源泉,它只是我們生活和生存的必須。有更多的金錢固然好,沒有則也要在量入為出中明白的面對,快活人生也許就在這明智的選擇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