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罵與不罵
人的性格性格真是千差萬別。見過嗜罵如命的,他上罵天,下罵地,飛禽走獸、蛇蟲鼠蟻甚至不能動的逝世物全都逃不過他這張嘴,好像全世界都惹了他。當然他罵得最多的還是人。我總是忍不住擔心他周圍的人是否能經(jīng)得起如此折磨,會不會患上抑郁癥或者狂躁癥之類的疾病。而我更擔心的是他本人也是脆弱的血肉之軀,總被怒火燒著,怕是經(jīng)不起時間考驗了。也見過百忍成精的,想來是怕惹事,無論別人給他怎樣不公平的待遇,他就是不動怒。這忍字頭上是一把刀,想不到修煉得有了境界竟然連刀子剜心都感到不到疼了,麻痹了吧。我還是愛好中庸一點的做法。你來進犯,我先讓你一次,畢竟有“忍一時風平浪靜”這句話,能好言相勸的就不要惡語相向。再者以防其中有什么誤解,兩個人因為誤解大罵一場,過后該有多為難呀。你若要再犯,我就不能再遷就了。認清了你是不識好歹的小人,我也就無需再客氣了,該出口時就出口,否則你當我是病貓,爬到我頭上任意欺負還了得。
二、罵的程度
這該是個很著名的故事。德國著名詩人歌德在一條只能讓一人通過的小路上散步。他遇到一個批評家,這個批評家有意挑釁,說:“我是從不給傻瓜讓路的!“對不起,我和你剛好相反!”歌德說完,笑著退到路旁。把兩句話放在一起一比較就分出了高低,詩人從氣度,才智和修養(yǎng)等方面都勝過了批評家。并不是你總猜忌人家的智商,或者總愛打擾人家的母親、祖母甚至祖宗八代就在舌戰(zhàn)中占了上風,真正罵得有程度還是得靠智慧。
三、罵的心態(tài)
先有怒不可遏,才有揚聲惡罵,所以罵人時我們的情感大都是失控的,倒是讓我更佩服那些在對罵中保持溫和心態(tài)、冷靜頭腦的人。我小時候看見過一場有意思的對罵,這兩個人心態(tài)可謂是天壤之別。一個瘦婦人,一個胖婦人,因為小孩子的事,開端唇槍舌劍。只見這個瘦婦人面紅耳赤、眉目猙獰,嗓子也嘶喊得啞掉了(醫(yī)生在暗暗高興吧),有趣的是她還要時不時的跳起來指著對方罵,更有趣的是有一次竟然跳掉了鞋子,引得周圍的人一陣哄笑。而胖婦人同樣有意思,居然聽著罵還有心情喝茶。對方在罵她的時候她從不支聲,也不見她有什么苦楚的表情。她只在對方罵累了要歇口吻的當口不急不緩也不露慍色的來那么一句,這一句必定正中對方的要害,又引得對方一陣暴跳和嘶吼。第二天你再看,誰贏誰輸很好分辨。
四、非一般意義的罵
這邊一臉深情地罵一句“豬!”,那邊一臉嬌嗔地回一句“狗!”,也許后面還會呈現(xiàn)豬狗不如這類的話,但是雙方的心情都是有如三月的艷陽一般的。他們只不過是喊寶貝喊膩了,想要換一換口味。這樣的笑罵用在戀人或密友之間反而多了幾分情趣。
五、勸罵
如果對罵的雙方都不是你認識、關心的人還是不要勸的好,讓人家說你多管閑事。有些煩惱的是我總愛犯這弊病,難道是因為我屬狗的緣故嗎?總是沒有把人勸住反而把自己弄得里外不是人,哎,實在是該改一改了。如果其中有你的朋友,就要好好想想勸人的策略了。讓他泄泄憤也是好的,比淤積在心中得了病要好吧。但是你這個旁觀者要把握好機會,在抵觸沒有升級成流血沖突之前把他扯回家。如果對罵的雙方都是你認識的,而且他們兩個還情同手足,但是這會兒讓怒氣沖昏了頭腦,非要把彼此的關系弄成不共戴天的仇人不可。這可把你難住了,該說誰對呢?只好左也嘆氣右也嘆氣,就是無計可施。怎么辦呢?我來講一個怪人的怪點子供你參考。小超和小星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他們一起上學,一起玩耍。可是有一天產(chǎn)生了點不高興的事,小超不警惕推了小星一下,成果正好讓小星的頭磕到了桌角上,不一會兒就起了大包。小星這時是疼痛難忍,再加上他本身性格暴躁,對著小超就開了罵。小超呢也是一肚子怨氣,心想我又不是故意推你的,你還和我是好朋友呢就這樣對我呀。兩個人吵得是不可開交。上課了,老師來了,可他們兩個誰都沒有收斂的意思。師道尊嚴雖然不值幾個錢但是面子也還是要的,讓外人說老師無能怎么行。這老師思忖片刻,有了個主意,他拍了拍小星的肩說:“別急,我替你出氣,但是你要聽我把話說完!边@一句就把小星穩(wěn)住了三分,注意力從發(fā)怒轉(zhuǎn)移到了老師要說的話。“我讓你去推小超一下,也讓他起個包。但是有個請求,他的包要中庸之道和你的在一個地位,還要不大不小和你的一模一樣。你如果沒推好,我就讓小超再推回來,直到公平為止!眲e看小星嘴上狠,還是舍不得去推小超的,在加上老師這個請求實在是刁鉆,臉上露出了遲疑的神色。老師這時候順水推舟說:“舍不得了吧,對呀你們底本是很要好的朋友,難道日后要用傷疤去記住對方嗎,還是諒解他一次無心之失,讓友誼更加醇香呢?”而這時候小超也主動來道歉,不一會兒兩孩子就握手言和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