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肉,是一道名貫大江南北,香飄古今中外的菜肴!奥穑僦,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弊詮乃未拇笪暮捞K東坡為紅燒肉提了這首《食豬肉詩》之后,紅燒肉迅速從下里巴人升級為陽春白雪,此后百年間有無數(shù)名人成為了它的“粉絲”,其中就包含我們巨大的領(lǐng)袖毛主席。
獅子頭。才說完杭州菜就來說揚州菜,怪不得人家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景美、人美、菜更美。說到獅子頭,我不僅想起一句詩,也是送人所作,“卻將一臠配兩蟹,世間真有揚州鶴”。將吃螃蟹斬肉比喻成“騎鶴下?lián)P州”的快活神仙,可見獅子頭一菜多么鮮美誘人了。獅子頭曾作為開國第一宴的主菜被用來慶祝新中國的成立,可謂是一道有功之菜。
叫花童雞,這道菜可謂是道蜚聲中外的草根名菜。相傳,古時戰(zhàn)亂年代,不少百姓家破人亡,淪為叫花子,一天,有一叫花子弄到一只雞,可又缺鍋少灶。饑餓難忍之際,他便仿效烤紅薯的方法,用爛泥將雞涂包起來,放在石塊壘成的“灶”上拾點干柴煨烤,過了一會兒,泥干雞熟,他隨手拿起放在地上,頓時香氣四溢。叫花子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后來,這種泥烤技法傳入菜館、經(jīng)過廚師們的改良,經(jīng)歷年延傳下來,“叫化童雞”的名聲遠揚。
談完了古代的菜名,我們來談?wù)劕F(xiàn)當(dāng)代的菜名。老北京王府井大街承華園,是文人學(xué)者愛好留連的處所。胡適在這里發(fā)明了“胡適之魚”;三勝館也有一道名菜“吳魚片”,是吳均舍先生的杰作;京劇名角馬連良,在又一順吃飯,專門叫楊永和師傅給他做“馬肉絲”;李鴻章在一次招待洋人的宴會上,用剩菜做了一道老北京的“折羅”,特點就是五味俱全,沒想到大受洋人的愛好,并命名為“李鴻章雜碎”;張大千先生逸聞頗多,以他名字命名的菜有“大千魚”、“大千豆腐”、“大千白菜”等。
菜味美,名有趣。就著菜名吃菜,就像行酒令喝酒一樣成為了一種文化。在餐桌上,人們可以一邊品嘗菜肴的鮮美,一邊享受菜肴的典故,如此詩情畫意的和諧生活,這讓我想起一首俗俚詩:“左邊一盤東坡肉,右邊一盤獅子頭,手中一只叫化雞,神仙來召也不去!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