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藝術 十二美人 》
作者:趙廣超 吳靖雯
裝幀設計:陸智昌
《雍正美人圖》原是裝裱于十二扇屏風上的絹畫,繪制了或處于屋內或處于室外的十二個美人場景。每幅畫近一米寬、兩米高,所繪人物接近真人比例。2009年10月兩岸合辦“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之際,北京故宮博物院將《雍正美人圖》其中六幅借展給臺北方面。這批可貴的展品立即引發(fā)了人們無窮的遐想和好奇心。
十二絹畫有著怎樣的來龍去脈?諸位美人的身份畢竟為何?當時還是皇子的胤禛為何令人繪制這套漢人裝束的美人圖?圍屏背后無數(shù)撲朔迷離問題值得人們細細探究。在《 國家藝術 十二美人》回想性的想象力中,我們一同開啟“過去”與“未來”之間充滿趣味的對話。
“ 雨打空間,風吹時間。一場劫后,歷史選擇當年雍正皇帝的耕織、行樂,與十二圍屏折疊成一卷痕跡,藏在宮中。讓后人每一次打開都仿佛聽到,歲月升平,何如花事!
—— 《 國家藝術 十二美人 》
《大紫禁城 —— 王者的軸線》封面
《 大紫禁城 —— 王者的軸線 》 作者:趙廣超
裝幀設計:陸智昌
大紫禁城,一座最大的宮殿,一段最長的記憶。
“大”:現(xiàn)存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群;
“紫”:象征中天帝王所在的紫微星垣;
“禁”:嚴禁老百姓進入;
“城”:抵得上一個中小縣城。
“這座根據(jù)著最隆重、最嚴謹?shù)闹刃蛩傻膶m殿之城,正正是中國古代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用木石磚瓦給我們行的最后一個大禮,洋洋723633平方米,一直留在那里,由一條唯王者才有資格擁有的軸線貫穿,從光輝的過去,直筆筆地畫到現(xiàn)在和未來。” ——《大紫禁城——王者的軸線》
本書榮獲2009年 “亞洲十大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
“如果你要我列一張對中國文化最有貢獻的港人名單,趙廣超的名字必定排在前頭,因為這十年來他開創(chuàng)了一種全新的‘作書’方法,不只普及了中國視覺文化的精華,讓新一代的年輕人也能愛上《清明上河圖》等古代藝術經(jīng)典;而且還另辟蹊徑地找到了進入中國傳統(tǒng)的新門道。
為什么說這是一種‘作’書而非寫書的方法呢?那是因為一般人總把書的寫作和圖版設計離開,要不是先寫好內容再用圖像裝飾講解,就是以圖為主再加上文字點綴。然而既是藝術家又是學者的趙廣超卻有一個總體的思維方法,文圖之間從不隔絕,文字固然是他表達觀點的工具,連圖像也成了他研究問題的手段。所以他的作品完整不同于平常的‘圖說中國文化’之類的暢銷書,不只以圖簡化了復雜的文化思想,而且還用圖深化了大家的知識。
—— 梁文道 縱橫兩岸三地的公共知識分子
“最高級的建筑藝術,也可以具有‘平易’‘閑適’的情調。作者帶著感性的筆觸,就一般視為艱澀難解的傳統(tǒng)建筑,寫下了16篇平易雋永的文章。對讀者來說,以這樣輕松活潑的方法去接觸中國文化,可讀性之高,當然盼望“不只”這16章,盼望作者在這方面持續(xù)努力!
—— 何承天 太平紳士
“我們兩兄弟走上分辨尋找的“另一塊拼圖”(the missing puzzle)的道路,也使我們開端對兩種文化做出“一全部”的懂得!
—— 趙廣隆 佛里達州coral springs中國文化協(xié)會會長
“西方的美麗是要人命的。而中國卻是大家一起合力要美麗的命。姜子牙要殺妲己,不能下手,因為她太美,于所用布袋包著她的頭再把她斬首,是用盡措施都要她的命。我感到中國的藝術有這種偏向!
—— 趙廣超說“美的差別”
“我以前在理工大學的碩士生要做簡約主義(minimalism)的課題,我便叫他們研究南宋瓷器。在‘存天理滅人欲’的重重壓抑下,當時的人要做一個藝術情勢包含了七情六欲,十分性感;看上去卻還感到很安靜,這就是簡約主義上好的示范。它不是貧窮,而是高度凈化的才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