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水的本質沒變,但卻被人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其原因則在瓶子是否開過這一細節(jié)上,在人們心中,沒開過的能喝;開過的,除非是自己喝過的,否則只能扔進垃圾簍。正是細節(jié),決定了兩種不同的命運。
我感到,做人做得像一瓶開過的水就太失敗了。被別人冷眼相向,甚至所鄙夷,通常是這類人的待遇。
這個世界上,可能有“浪子回頭金不換;”也可能有“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但犯了錯的人更多情況下,都是畢生受人非議,有的錯誤,犯了一次后將永遠沒有挽回的余地。為什么尼克松會下臺?為什么三鹿剎那間灰飛煙滅?為什么魏延會被諸葛亮時時盯防?他們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當我們這個民族養(yǎng)成了對自己無所謂的時候,我們將在民族之林中永遠抬不開端,別人不必定會記住你的好,但必定會記住你的壞。這正是一種推動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進步的力量源泉,人類也是在不斷自省中進步。
的確,這是一種以偏概全,但是大多數(shù)人都是這樣,對于那些有過“前科”的抱有一種敵對感。當那些“開過了的水”們在怨天尤人的時候,是否想過當初犯錯的時候?如果當初沒干過壞事,今天又怎會被人另眼相看?
我們不要對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抱以盼望,不要妄圖犯了錯后可以被人諒解,我們只能潔身自好。想要在這個社會生存,我們只能進步自己的素質,情人眼里出西施,而情敵眼里只會出東施。當一個人被戴上有色眼鏡來看的話,無論做什么?都會遭來反對。
因此,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必定要站好隊,找好目標。儒家所講的君子就給人一個做人的目標,而孔孟之道則是教人成為君子。君子就是那瓶沒開過的水,就算不好喝,也有人喝。反之,開了蓋的那瓶水里就算加了蜂蜜,和沒幾個人喝。因此,道德比任何才能都重要,都可靠。在大家心中,君子能治國,小人只能誤國。因為在大家看來,君子比小人更正義、更有道德。我們大家想要行走在這個社會上,必定要有一件道德的外衣。
對于那些犯了錯的“小人”來說,請立刻找到自己的道德,否則,將會被這個時代所鄙棄。
不做一瓶開過的水,不做一個沒道德的人。做人有此,就算命運再多難,也終將見到光明。老祖宗說代代相傳的,不正是這些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