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看自然界的動物是如何做的。
羚羊的寶寶必須在出生三十分鐘內(nèi)站起身來迅速奔跑,才干避免淪為獅子的美餐--它無法不讓獅子吃肉,為了不讓獅子吃掉,所以自己必須學會逃跑。有些鯊魚的寶寶會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為的是進步自己的存活幾率。剛出生的樹袋熊寶寶只有軟糖那么大,它們必須用前肢向上攀爬鉆進媽媽的育兒袋中--否則無法存活。
為了自己的生存,這些動物都是在轉變自己來求得生存。它們很明白,外在的環(huán)境,都是客觀就有的,自己無法轉變,所以就盡最大的努力去轉變自己,讓自己去適應這個環(huán)境。
適者生存,只有自己適應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才干生存下去,才不至于被淘汰。如果你不去適應,無論自己多么強盛,都難免滅亡的結局。而那些懂得時時轉變自己去適應環(huán)境的聰慧者才活得長久。
曾經(jīng)在世間稱霸的恐龍滅絕了,有的科學家認為是由于氣象變冷。在白堊紀末期六千五百萬年前,全部地球產(chǎn)生了廣泛性寒冷,日溫差增大,冷熱季節(jié)交替明顯。使習慣熱帶環(huán)境生活的恐龍,不能像蛇、蜥蜴那樣進行冬眠,又不像毛皮動物那樣躲進山洞里避寒?铸埵菬嵫獎游,沒有御寒的外表和生理機能,因而無法抵抗和適應寒冷的襲擊,最后被大自然毫不留情地消滅了。而鯊魚因為擁有超強的適應性,在地球上已生存超過一萬五千年。它們隨時隨地移動,永不停息。鯊魚是世界上最機動的動物,全身只有軟骨,沒有一塊堅硬的骨頭。尖銳的牙齒是它賴以生存的兵器,籍由不斷汰換舊牙齒讓自己的兵器更加鋒利。永遠對周遭環(huán)境保持高度的警惕。此外,在來回游走時,它會根據(jù)水溫隨時自我調(diào)適。因此,不論生存環(huán)境如何,鯊魚總是能夠很快地適應下來。
要想生存,沒有別的措施,只能是轉變自己去適應。如果自己被動,盼望轉變環(huán)境來適應自己,那只能是失敗。--自我為中心的話,絕對避免不了被淘汰的厄運。
動物是這樣,人是這樣,企業(yè)也是這樣。想存活下去,就得轉變。
有的人抱怨自己的工作單位如何如何地不好,工作如何如何地難做,自己不受重用,于是就來回地選擇單位,成果在那個單位也不行,他總是待不住,更加地不受重用。為什么?因為他不懂調(diào)節(jié)自身去適應自己的單位環(huán)境,沒有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他不想轉變自己,總是打算轉變其它,所以自己失敗。
而那些企業(yè),在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中,有的轉變環(huán)境,有的逃離環(huán)境,有的主動轉變自己去適應環(huán)境。所以企業(yè)的狀態(tài)也就不盡雷同。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我們看看動物對后代的教導。
獅子媽媽對自己的孩子說:孩子,你必須跑得快些,再快些,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會被活活餓逝世。
羚羊媽媽對自己的孩子說:孩子,你必須跑得快些,再快些,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那你就確定被他們吃掉。
這個世界,本身就是競爭的世界。弱肉強食,說得好像很無情,可這是現(xiàn)實存在的。如果你不去努力轉變自己,讓自己變得強盛,只能是被淘汰,沒有一點回旋的余地。世界在變更,對于這個無人能夠禁止,也無人能夠轉變,我們想生存,也只好時時轉變自己去適應,這才是明智之舉。
還是看看鯊魚是怎樣生存的,從中找點啟發(fā)吧。想要讓自己永遠存在而不被淘汰,只有努力去轉變自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