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古人需在歷史時空中尋找真實
陳壽走的是簡約之路,簡約化的曹操很難讓我們與陳壽在《武帝紀》最后評語中呈現(xiàn)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做一個對號入座;裴注相對豐富了,但是所引材料又多史書、少史料,可能使后人受色彩化的敘述影響?梢哉f,對歷史真實的逼近,就是一個不斷比較、考證與思考的過程。
后世讀者在評價歷史人物時,往往有兩種取向。一種是在史書所供給的多樣材料面前,戴上有色眼鏡,先入為主地評價歷史人物,要么一棍子把他打逝世,要么把他奉為神靈捧上天。畢竟多樣的材料,可能為他們作出的任何一種決定供給佐證?墒牵@樣做了,只會與歷史越走越遠。另一種是本著去偽存真的態(tài)度,把歷史人物,尤其是那些曾被濃墨重彩過的大人物,還原到一個普通人的層面,去追尋他的足跡,盡可能地在他所處的歷史時空中探尋他的真實。這樣做了,我們往往可以看到世俗視野之外的歷史風景,有望觸摸到真正的歷史。
梁啟超曾言:“語曰:蓋棺論定。吾見有蓋棺后數(shù)十年數(shù)百年,而論猶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論人者將烏從而鑒之!闭撊讼騺砭头且资拢N種假象與干擾,都可能誘使人們隨俗從流,做出輕松卻果斷的結論,或使古人蒙羞,或為古人遮羞。也正為此,后世讀者面對史冊,尤需秉持公心,獨立思考,如此才有望能更接近于歷史的真實。于濤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