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多不愛好看哲學,看馬克思他們。因為太抽象,太乏味。更多人愛好瀏覽小說,不管是言情的還是武俠的。冒著被老師逮到的危險,冒著眼睛變成斜視的可能,愣是孜孜不倦的瀏覽。
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小說以一種更活潑形象的文藝表達,擺脫了單調(diào)呆板的哲學式的論述。李敖曾說,我們要學會用小說的情勢去表達自己的思想。也只有這種講故事的情勢,才更讓人喜聞樂見,更愿意去讀去看。
在清風看來,相對于那些抽象、呆板、客觀的哲學性論述,文學的表達有著具體、形象、活潑等特點。我們要學會這種表達,而不是在文中總用一些抽象的詞語。
電影、電視中常常呈現(xiàn)這樣類似的鏡頭:仆人火燒尾巴一樣上氣不接下氣,下氣不接上氣,馬上就要斷氣地跑到主子面前說,不好啦!不好啦!出事了!主人此時無論在下棋,還是在喝茶,雖然也著急,但是還算淡定的問,怎么不好了?別急,慢慢說!仆人此時才混蛋地說,小主人掉到井里去了!或者說,小姐跟老和尚跑了!等等。這時,主人沒有心臟病的,大喝一聲:還不趕快救人!給我追!但凡身材有點異樣的,估計就背過氣去了。
為什么仆人在說不好了的時候,往往沒事,說出了事情主人才這般火急火燎呢。因為開端仆人用的是抽象的表達,什么不好了?怎么才算不好?只有當他把事情具體表達出來,把事件論述明白,主人才知道,是真不好了!
由此可見。抽象的表達,不但詞不達意,而且要害時刻還耽誤時間,只怕仆人抽象個三兩分鐘,小主人早就被井水灌飽了。
當你把事情具體的表達出來了,再加上一些細節(jié)的描寫等等,就顯得更加形象,觸手可感了。
再譬如,我用兩種方法表達年邁的父親,因為女兒的私奔而惱怒的場景:
第一種:父親非常惱火,二十多年了,他第一次那么惱火,女兒從來沒有見過慈愛的父親這么惱火過。
第二種:年邁的父親此時一下從凳子上站起來,緊握著拳頭,渾身發(fā)抖,一巴掌扇到女兒臉上。渾濁的老淚奪眶而出,在布滿皺紋的臉上橫溢開來。看著女兒驚恐的模樣,看著她臉上深深的五指印。父親又一下癱坐在椅子上,狠狠給了自己一耳光,開端小聲抽泣?蘼曇驗檫^于壓抑,而顯得怪誕,且撕心裂肺。
不用多說。我們也能看出,第二種表達方法更好,把父親的惱怒,對女兒的心疼,打過女兒之后的悔恨都寫了出來。雖然通篇沒有一處呈現(xiàn)惱怒、心疼、悔恨等字眼,但是字里行間,我們深切地領會到了這些情感,領會到了一個父親此時復雜而深沉的愛。而第一種表達方法,只是一再抽象的強調(diào)父親惱火,到底惱火到什么程度,也許只有作者知道,雖然作者一連三次強調(diào),但是我等只有著急的上火加噴血,也想象不出父親惱火的程度。
我們還可以應用比喻、類比等等修辭方法或表達技巧來把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表達出來。清風寫詩歌出生,讀過很多詩歌,網(wǎng)絡上有不少寫手能用簡短的詩句很活潑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甚至入木三分。
譬如有位網(wǎng)絡詩人表達自己悲傷、無奈、失望等復雜的情感,沒有寫自己有多難過,而是寫了這樣一句詩:一夜之間/我的心/荒蕪了幾萬里。
此句甚是奇妙,把自己的心比作曠野,在短時間內(nèi)變得一片荒蕪。語言靈動、奇妙、天衣無縫。
清風非常觀賞網(wǎng)絡詩人杜波《雙密碼》里的一段詩歌:
埋葬我的雪野里
一只破碎的眼向我綻開
還問我為何還深戀春天花朵
我說你來我的墓床
我便給你一個光輝的位子
直到你最后一撮泥土要覆我為
永遠的安樂
這段詩歌,短短幾十字,卻把詩人那種對愛的執(zhí)著、堅守與無悔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是其它文體所遠不能及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