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同時,我國目前的人口結構也產生了重大的轉變,老齡化人口迅速增加,人口老齡化過程加快。隨著多年來生育程度的降落和人們健康程度的進步,未來中國人口年紀結構類型將急速從輕度老齡化轉變成重度老齡化。老年人口范圍迅速擴大,老齡化程度還將持續(xù)進步。
從“4萬萬同胞”到現在的13億多人,中國人口問題的重要抵觸,也已由本來的數量過多轉變?yōu)榱私Y構性抵觸——一方面老齡化問題突出,一方面出生性別比失調。打算生育政策已經履行了近30年。在人口問題凸顯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士,呼吁放開對生育二胎的管制政策。為什么那么多人士呼吁放開二胎指標?二胎政策到底該不該履行?具體要怎么操作?
一、為什么呼吁放開生育指標?
1、中國老齡化嚴重,將來會成為制約中國發(fā)展的因素。中國的人口紅利自09年后就開端浮現下滑的趨勢,到2017年前,人口紅利仍在獲利期。但隨后中國的人口紅利就將消散殆盡,中國的經濟發(fā)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人口結構和散布,健全的人口結構是國家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而畸形的人口結構卻是經濟衰退的充分條件。低生育率不可能建立起合理的社保制度。在中國,人口的數量上的優(yōu)勢已經轉化為結構上的抵觸。
2、人口結構性抵觸。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加速,家庭養(yǎng)老功效急劇弱化,社會保障將面臨空前的壓力,正在崛起的中國經濟可能因此受到嚴重影響;另一方面生育率降落過快,與出生性別比例嚴重失調,將導致4000萬左右的適婚男人難以成家,給家庭與社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影響。
3、獨生子女家庭本質上是一個高風險家庭。二胎政策放寬,可以避免獨生子女家庭結構的畸形傳承,被扭曲的家庭結構能得到部分修復。同時,可以避免未來的勞動力過度缺乏,延緩人口老齡化的速度與程度,減輕未來社會養(yǎng)老的壓力。
4、研究顯示,人類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程度是平均每對夫婦生育2.1個孩子。而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是,1992年以來,中國的生育率低于此程度已經長達17年,F在每年人口凈增加不足700萬。一對夫婦一生平均只生育1.6個孩子,老百姓的基礎生育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綜上所述,似乎只有放開生育指標才干解決上述問題,那么二胎指標為何遲遲沒有解禁,到底應不應當放開二胎指標呢?
二、限制生育指標放開的因素有哪些?
決定一個國家人口是否合理,從人口統計學上來說,應當從四個角度來考量:人口數量、人口結構、人口素質和人口散布。我國事個人口大國,基數宏大,實行打算生育政策30年間,雖然我國減少出生人口4個億,但是我國的人口數量仍然是宏大的。人口數量的宏大帶來了大批的勞動力,勞動力成本低,為我國經濟的崛起奠定的數量基礎。但是現階段我國人口數量的優(yōu)勢已經開端轉化為我國人口結構不合理的抵觸。我國宏大的老齡人口在不遠的將來將為我國發(fā)展帶來沉重的壓力,老齡人口增多,國家要付出更多的心力、物力來保障我國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我國經濟發(fā)展面臨結構性的調劑,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人口結構,但轉型期我國面臨人口素質不高、年紀老化,勞動力不充分、老年人養(yǎng)老的問題以及低出生率的問題。
1、人口數量的限制。我國人口的基數還是很宏大,農村人口數量眾多,受經濟和各個方面的條件限制,農村人口的整體人口素質不是很高,而且中國的固有的傳統思想在寬大的農村還是居于重要地位:“傳宗接代,重男輕女”“多子多孫,人丁旺盛”。由于有這樣的思想,我國新生人口的性別比例的差距越來越大。如果無條件的放開二胎指標,那么我國人口的數量又將要面臨新一輪的挑釁,在農村會產生新一輪的階段性的嬰兒出生潮,同樣在未來會導致人口階段性增加過快,社會資源集中呈現或浪費,不符合自然規(guī)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