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本是美好的代言,而讓人很不解的是,有的人卻根本對它不屑一顧、不予理睬,甚至討厭萬分。有的人卻用一種讓人很是憎恨的態(tài)度去對待著,有的更加的無恥,可疑隨意的玷污著它的那種榮耀與神圣。-
當(dāng)父母康健的時候,他們選擇著回避,根本不愿前往去慰問一聲和看望一眼。而當(dāng)父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時候,這時他們卻悄無聲息的出現(xiàn)了。出現(xiàn)的很“神奇”,出現(xiàn)的也很“神秘”。
他們會向他人表達(dá)一種痛哭流涕、悔恨不已,述說自己無法前來贍養(yǎng)的N多難處,發(fā)誓要在老人的最后時刻,將孝義進(jìn)行到底。要讓老人享受到這個家庭遺落的“溫馨”和“溫暖”,而讓老人走的安詳、走的舒暢,因為這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他們會用急救或報警的方式來宣揚(yáng)著自己的孝心,用積極有力的言辭解讀著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和焦慮,用無助和哭泣裝點著自己的善良和委屈,用佯裝做作的丑態(tài)詮釋著自己的真心和實意。-
他們不知羞恥的表白著自己對于這個家庭的真情“付出”,夸耀著自己對于這個家庭的公正與公平,用一種看似有淚的吼叫演繹著自己的無盡悲傷。然而最終的目的,卻不過只是為了老人一輩子用辛勤汗水換來的保命的家底。-
他們根本無視老人的遺囑,肆無忌憚的用厚顏無恥,撕毀甚至將遺囑焚燒,來達(dá)到自己那“無德”的目的,因為錢才是好的東西,父母在他們的眼里根本不能與之相提并論。金錢真的那么的誘人,那么的有哲理。-
就這樣,老人在他們近乎瘋狂的爭搶中默默的,更是更加悲痛的逝去了,走得是那么的不甘,走得是那么的悔恨。眼睜睜的看著自己一生的含辛茹苦在此刻,卻得到了如此這般的最佳回報。-
世世代代應(yīng)該都有如此的“景致”,也總會有這樣“孝順”的人存在。他們根本不顧良心和道德,完全將父母視為一份麻煩和累贅,只顧自己的享樂和甜美。-
這群人存在著,父母們悲傷著,好像是一種生生不息。不過又好像不單只是孩子們的問題吧?難道父母們的身上就沒有一絲的不符與過錯嗎?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