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市民的眼中,精力病人的形象就是瘋子,并且是“武瘋子”。其實真正會對他人造成損害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每年由精力病人實行的刑事犯法案件數(shù)量只有1萬多起,占刑事案件總數(shù)的比例很低,且多數(shù)由于缺乏適當?shù)闹委熕!鞍阉麄児芎,不讓他們犯病,就不會因病去肇事,精力病人肇事比正常人要可控得多”,賈福軍重復強調:精力病人在有暴力行動之前往往都有預兆,如失眠、發(fā)呆等,家屬或鄰居發(fā)明這些情況就要及時上報,這樣就能夠有效地防止其肇事。
廣州市殘聯(lián)下屬的廣州利康家屬資源中心主任徐馳告訴記者:“現(xiàn)在的問題是社會對精力病及其患者缺乏常識。”伴隨常識的缺乏而來的是膽怯和輕視,這又造成社會與病人的隔膜,加重其病情,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精力病患者因為受輕視而找不到工作,又因為沒有工作而受到新的輕視———這不但來自外部環(huán)境,更來自家庭。徐馳介紹,很多精力病人完整依附父母生活,給家庭帶來很大累贅,父母的斥責抱怨對病人來說是很大的刺激,可能這本身就是病因之一。家人的態(tài)度對病人影響很大,“所以說最大的輕視來自家庭”。徐馳發(fā)明,凡是康復情況好的病人,基礎上都有很好的家庭氣氛。然而,“很多家庭并非有意輕視,而是缺乏常識所致”。
摸索
若能有份工作 或將和諧共處
今年以來,由于持續(xù)產(chǎn)生疑似精力病患者制作的暴力事件,國家已越來越器重精力病人的問題。
國家的器重需要落到實處,精力病患者畢竟應由哪些部門管?廣州市民政局相干負責人告訴記者,精力病容易重復發(fā)作,必須長期用藥,花費不少。由于經(jīng)濟和救治系統(tǒng)的原因,大部分病人未能得到治療,導致病情加重,部分精力病人走失流浪于街頭,他們無家可歸、無人認領、無姓無名,只能靠民政部門將其收留進醫(yī)院。
然而,民政部門的財力又十分有限,基本無法支付他們治病所需的巨額醫(yī)藥費。加上近幾年精力病的患病率已呈上升趨勢,這無論對家庭還是社會都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因此,民政、公安等部門雖有任務對精力病患者實行監(jiān)管,但遠遠不夠,需要家庭、社會一起努力。
“在社區(qū)和家庭之外,還需要建立專門的精力病康復機構,精力病患者有了工作就能減少受到的輕視。”廣州利康家屬資源中心正在摸索以專業(yè)的社工理念和伎倆解決相干問題!熬πl(wèi)生社工實際上很難吹糠見米”,徐馳對此有深入的領會。精力病人在患病后,往往會呈現(xiàn)工作和生活的才能、興趣退化的“陰性”癥狀(相對于發(fā)病嚴重時激動、暴躁的“陽性”癥狀而言),這時尤其需要社工主動懂得他們的世界觀,幫助其參與一些簡略勞作、集體運動,為其營造沒有輕視的寬松環(huán)境,以恢復病人的才能和興趣,發(fā)掘自身潛力。徐馳認為,社工與醫(yī)生的最大差別就在于,醫(yī)生更多地關心病理;而社工則更為關注病人的個人成長。
在利康家屬資源中心,記者看到這里的精力病人家長比想象中輕松許多———
“來這里之后,兒子跟以前大不一樣!”蔡伯的兒子今年45歲,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患上了精力決裂癥,來利康中心之前,蔡伯幾乎已喪失了對兒子的信心,F(xiàn)在兒子開端做一些簡略的手工勞動,每個月能拿到700多元工資,“他還知道跟人家‘攀比’,不想比別人差,生病也不請假。”
“我想結婚,想和正常人結婚!辈滩膬鹤犹岢隽诉@樣的愿望。很多精力病人實際上有才能、也有愿望與普通人一樣生活。(駱蘋 趙仲煒 熊程 郝黎 張丹娜 利雪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