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米新標準已執(zhí)行近一年,新標準對大米等級進行了重新劃分,昨天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福州市場上絕大多數(shù)的大米都達到新標準一級,而達到新標準三級、四級的大米不多。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高級別大米雖然外觀和口感都更好,但未必比低級別的大米更有營養(yǎng),市民購買時不必盲目追求高級別。
高級別大米受青睞
記者昨天走訪我市家樂福、永輝等多家超市時注意到,目前大米等級標注還沒有完全統(tǒng)一,多數(shù)大米標明為一級,執(zhí)行標準為GB1354-2009;有些標特級,執(zhí)行標準為GB1354-1986;也有少數(shù)大米等級標明為二級或三級。在同一種標準下,不同級別的大米售價也不同,如按GB1354-2009標準,一級大米每500克多數(shù)賣2.3元至3.5元,而二級、三級的賣1.9元至2.3元!拔屹I大米主要是看價格和外觀,那些便宜但不好看的大米,通常都不好吃,我一般不會買。”昨天在超市購買大米的朱女士如此表示。記者隨機采訪了解到,朱女士的觀點頗具代表性,絕大多數(shù)市民都很重視大米的外觀、價格。
我市多家超市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外觀好看的通常就是一級或特級的大米,而那些賣相較差的,等級也相應低些。因為高級別的大米加工更精細,所以在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市民大多愿意選購每500克2元多的一級或特級大米,生活條件更好的市民就會買每500克三四元的一級大米。
對目前市場上大米包裝上標注的等級,福州市糧食行業(yè)協(xié)會相關負責人解釋說,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出臺了大米國標,也就是GB1354-1986標準,按加工精度將大米分為特等米、標準一等米、標準二等米和標準三等米4個等級。去年我國對大米國標進行了修改,稱為GB1354-2009標準,同樣按加工精度重新將大米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等4個等級,并于去年10月1日取代了舊標準開始實施。
福州市糧食行業(yè)協(xié)會相關負責人說,相對于舊標準,新國標對大米的加工精度要求更高,像一級要求為“背溝無皮,或有皮不成線,米胚和粒面皮層去凈的占90%以上”,遠超于原標準“特等大米”的“背溝有皮,粒面米皮基本去凈的占85%以上”的要求。事實上,目前的二級標準就是原標準特級的要求,新標準的三級和四級分別對應舊標準的一級和二級。
福州市糧食批發(fā)交易市場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按新標準看,目前福州大米九成以上都達到一級。
目前的二級標準就是原標準特級的要求,新標準的三級和四級分別對應舊標準的一級和二級。
福州市糧食批發(fā)交易市場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按新標準看,目前福州大米九成以上都達到一級。
好看好吃未必營養(yǎng)高
“新標準提高大米的加工精度,主要是從食品安全和食用品質(zhì)上考慮。”福州一家大米加工廠相關人士說,通常,大米加工每提升一個等級,就相當于給大米多去一兩層皮。因為大米越靠近外層,食用口感就越差,大米加工越細口感越好,一般價格也越高。反過來,因為售價高,各大米廠商也更傾向于把大米加工成高級別。
國家發(fā)改委宏觀院公眾營養(yǎng)與發(fā)展中心主任于小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世界范圍,中國面粉、大米加工的精細程度可能是處于前列的。其實帶殼的主食品,微量營養(yǎng)素大量存在殼里面,在麩皮、胚芽里,絕大部分是人體最需要的微量元素,包括葉酸,都在口感不太好的這部分。中國保健協(xié)會食品營養(yǎng)與安全專業(yè)委員會專家也認為,大米脫了一層又一層皮之后,把多數(shù)營養(yǎng)成分都脫沒了,人們就吃里面的淀粉。
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記者,大米的糊粉層含大量的蛋白性糊粉粒、脂肪、維生素酶等,對人體極具保健作用,還有大量的鈣、鐵、鋅、鉀、硒、鎂等微量元素以有機鹽的形式存在,易被人體吸收。大米的胚部含有較多的脂肪、蛋白質(zhì)及維生素。胚與糊粉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營養(yǎng)保健成分是亞油酸、卵磷脂、VB1、VB2、VB5、VE等。在碾米過程中,隨著皮層、糊粉層和胚的不同程度地碾脫,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也隨之流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