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濟南文化東路上,行人從積水的路面上踩著磚頭經(jīng)過。
19日上午,省城的一場暴雨著實難為了文化東路上的車輛和行人。記者體驗發(fā)明,由于道路大坑、路面積水、交通勸導缺失等多種原因,“行路難”成了眾多市民廣泛反應的問題。
整條路布滿大坑
19日上午11時30分,由于濟南大雨,在文化東路兩邊的副道上,很多坑坑洼洼的處所呈現(xiàn)了較深的積水,給市民出行造成了很大不便。
整條道路兩側各留4—5米寬的行車道,很多相向而行的車輛無法同時通過,只能擠占道路旁邊的人行道,造成了“人車同行”的現(xiàn)狀。隨著過往車輛的增多,人行道路面破損情況越來越嚴重,記者沿著文化東路一直向東實地訪問后發(fā)明,不少地磚呈現(xiàn)了斷裂、翹起以及塌陷的情況。記者粗略盤算了一下,整條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坑有十多個,其中最大的有一米寬、二十厘米深。
稍不留心就堵車
上午11時40分,記者在文化東路和山師東路的交叉口發(fā)明,短短的十幾分鐘內(nèi),小的道路堵塞狀態(tài)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四五次之多,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有7分鐘之久。
記者看到,兩輛從文化東路向西行駛的車和兩輛分辨從山師東路南側和北側駛來的車迎面相遇,造成了嚴重的擁堵現(xiàn)象。“文化東路施工,道路本來就不太順暢,現(xiàn)在下雨,要是有什么急事還真是考驗我們的車技。”一位司機師傅抱怨道。
行人無奈排隊“過河”
中午12時10分,記者在文化東路與羊頭峪東溝街交叉口看到,雖然在修路面的周邊鋪上了沙袋,但還是攔阻不了雨水向路兩邊流。這給本來就擁擠的路口又添了不少堵。尤其是過往的市民,除了要躲車,更重要的是想著怎么“過河”。在這個狹窄的路口,施工人員把不少磚頭、石塊分成兩排,目標就是為了方便市民。
一些人穿著拖鞋、雨靴,直接趟過去。到了中午,不少上班族排隊等著踩石頭“過河”。一名兩手提著東西的女士急著回家給孩子做午飯,看到自己前面還有5個人在等著,放下東西,挽起褲腿,也顧不上濕鞋,趟著水就過去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