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濟南市經十路車流如織。 女報記者 梁大磊 攝
22日是第八個“全國城市無車日”,由于恰逢雙休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是一周中交通最為擁堵的一天。“無車日”和“擁堵日”撞車,濟南早高峰依然擁堵。交警部門呼吁市民“135”出行:1公里內步行,3公里內騎自行車,5公里內乘公共交通工具。
22日,記者通過街頭詢問、電話訪問、QQ微信調查等方式,采訪了近百名每天都駕車出行的私家車主,多數市民對于“無車日”感到有些陌生,只有近二十名車主明確表示,記得這個日子,并了解其背景。“感覺‘無車日’有點像‘熄燈一小時’,象征意義大于實際價值。”市民張女士說,現在沒有多少人記得無車日了,如果不是剛看到這條新聞,她也想不起來。“如果不是趕上周一,也許還能考慮一下不開車,但周一早高峰乘公交車非常困難。”市民陳先生說,出門時本打算乘公交車去購物,但考慮到帶著孩子不方便,還是選擇了開車。“今天是‘無車日’嗎?我怎么一點感覺都沒有。”市民趙女士說,早上從劉長山路開到黑虎泉路,堵得一塌糊涂,在經十路上整40分鐘都沒怎么動。
2007年,世界無車日被引入中國,希望通過這一活動,呼吁更多人放下汽車,綠色出行。濟南市車管所統計數據表明,截至6月,濟南市今年新增機動車數量11.5萬輛,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150萬輛,其中汽車近132萬輛。“‘無車日’只是一個活動,沒有相關的法規(guī)輔助,無法對違反者予以強制處罰。以前設置限行區(qū)的時候,很多車輛都往里闖,沒交警的地方,私家車都隨便走,自覺意識很差。”濟南市交警部門工作人員說,很多大城市雖家家有私家車,但上路率非常低。很多人在城區(qū)一般不開車,而選擇公共交通工具。濟南市的機動車上路率超過90%,其中私家車的上路率幾乎接近100%。
山東大學交通規(guī)劃設計院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認為,目前濟南對汽車出行條件做了很大改善,雖公共交通和慢性出行環(huán)境也得到改善,但杯水車薪。“上個月濟南環(huán)境質量全國墊底,私家車的‘貢獻’功不可沒?梢妼τ谒郊臆嚕仨氁袕娪辛ο拗拼胧┖褪侄危@僅依靠宣傳和市民自覺是不可能實現的。”他說,可以通過經濟手段來調節(jié)私家車上路的問題,從宏觀上進行調控。“從長遠來看,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讓市民站在公平公正的起跑線上嚴格遵守。”
濟南市交警部門呼吁,為了城市的空氣更清新,倡導市民“135”出行方式,即1公里內步行,3公里內騎自行車,5公里內乘公共交通工具,以實際行動支持節(jié)能減排。
延伸閱讀:“無車日”濟南交警街頭倡議文明交通綠色出行世界無車日:綠色環(huán)保 低碳出行淄博無車日倡綠色出行 五成市民不知情道路仍擁堵濰坊舉行城市無車日活動 市民參加公共自行車騎行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