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牌保姆是怎樣煉成的
從1997年每月400元,到現(xiàn)在每月5000元,17年來工資漲了10多倍,島城最早從事月嫂行業(yè)的金大姐和唐大姐,也從自我感覺低人一等的小保姆,成了堪比白領的金牌月嫂。昨天她們講述了17年來生活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市婦女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指導中心副主任劉愛榮稱,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有豐富經(jīng)驗和專業(yè)技能的家政服務人員將更加緊俏。
收入變化:
從每月400元到每月5000元
“當年還沒有月嫂這個稱呼,有時保姆在雇主家里,既要看護老人又得照顧孩子,每月工資最高只有260元,很多下崗職工都不愿意從事這個職業(yè)。”張秀芳大姐從1997年愛心大姐服務社創(chuàng)辦之初就在這工作,如今的狀元月嫂唐大姐和省級市級雙金牌月嫂金大姐,都是她介紹到家政行業(yè)中來的。談起這17年來保姆行業(yè)的變化,3名大姐非常感慨。
張大姐告訴記者,金大姐可能是島城最早專門從事月嫂工作的,當年她的工資是每月400元,而普通家政服務員的工資是260元。當時金大姐的丈夫去世,她下崗失業(yè),帶著兩個孩子,每個月還要給母親贍養(yǎng)費,日子過得特別困難。當時有雇主到愛心大姐服務社找人回家伺候月子,一個月給400元,保姆們都不敢干,只有金大姐不怕辛苦接了這個活,而且干得讓雇主一家非常滿意。后來只要有伺候月子的活,服務社都第一時間想到金大姐。到了1998年,有一個月愛心大姐服務社一下子接了兩單伺候月子的活,張大姐又給唐大姐做思想工作,從此島城家政行業(yè)都知道,愛心大姐服務社有兩名“月子高手”。
“我記得到1999年前后,工資漲到了每月600元,比普通家政服務員要高200元,但比社會上其他單位的工資要低不少。”唐大姐稱。家政服務員的工資最初幾年一直維持在低水平,大概到了2005年12月,社會上開始出現(xiàn)月嫂這個稱呼,她每個月的工資是800元到1000元,普通家政服務員工資為500元到650元。到2006年,月嫂的工資最高達到每月2000元,大家的生活就好過起來。2009年3月,月嫂的工資達到了1600元到2600元,普通家政服務員則是1100元到1400元,月嫂的工資已經(jīng)相當于普通的大學畢業(yè)生。隨后的3年時間里,基本上隔上幾個月,月嫂的工資就能漲上兩三百元,到2013年底,愛心大姐服務社的金牌月嫂,工資最高已經(jīng)能達到4200元到4800元,狀元月嫂的工資達到了5000元。
“最早的一批月嫂家里都是很困難的,最近這兩年大家收入增高了,她們有人換了大房子,有的給兒子買樓付了首付,現(xiàn)在還幫忙還貸款,還有些月嫂自己組團到泰國、韓國等地旅游。”張大姐說。
心態(tài)變化:
從低人一等到高薪人士
“大家的工資現(xiàn)在已經(jīng)超過了大學生,逼近公司白領,心態(tài)上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張大姐說,1997年到2000年,很多40歲到50歲的婦女從單位下崗,她們在年齡上不占優(yōu)勢,也沒有職業(yè)技能,到愛心大姐服務社找一份保姆工作成了很多人的選擇。也有些人觀念很傳統(tǒng),寧可拿低工資到企事業(yè)單位當保潔員、臨時工,也不愿意到雇主家里工作,感覺當家政服務員低人一等。
“當時很多來找工作的家政服務員都要求我們保密,就怕在雇主里遇到熟人。”張大姐說,每次給保姆介紹工作,都先要做一番說服教育。
近兩年大家的收入高了,腰桿子明顯比以前硬了。特別是月嫂和育嬰師,已經(jīng)跟護士或者幼兒園老師一樣,是受人尊敬的專業(yè)人士。月嫂和育嬰師們也很自信,張大姐說她經(jīng)常能在公交車上聽到月嫂或者小時工,大大方方談論自己的工作。
地位變化:
從讓人保密到全家自豪
“記得5年前,大兒子帶女朋友回家,提前不知道囑咐過多少次,千萬別說我是干保姆的,害怕被未來的兒媳婦瞧不起。當時為了這個事,我難受了好長時間。”另外一名金牌月嫂王大姐稱,自己干月嫂時,丈夫和兒子都反對,但當時家里條件確實不好,月嫂的收入不算低,她還是干了。最近她的小兒子找了對象,快要結婚了,雙方家長見面時,王大姐談起自己是金牌月嫂,未來親家和兒媳婦高興得不得了,他們覺得自己的女兒很有福氣,找了個干月嫂的婆婆,每個月掙錢不少,關鍵是以后女兒生孩子時,有個專業(yè)月嫂照顧,他們放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