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濟南3月4日訊 據(jù)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早安山東》報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中,孝老敬親是百善之首。今天的“你眼中的美德是什么?”咱們?nèi)ヂ犚粋超越血緣的親情故事。
濟南市民吳琳:“美德?就是對人要熱情吧,對人好一點兒吧。”
濟南市民李炳齊:“美德太多了,第一是孝敬老人。”
記者:“你們身邊有沒有做的比較好的人?”
濟南市民劉殿峰:“我們這居委會,在東花墻子街住的一個,她叫房澤秋啊。”
泉城路街道貢院墻根社區(qū)居委會主任郭永贊:“我們真是很感動她做的事跡。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這樣的好事兒。”
大家交口稱贊的房澤秋,是濟南絲綢廠一名下崗職工。這幾天,96歲的李玉柱老人有點兒感冒發(fā)燒,房澤秋天天請社區(qū)醫(yī)生上門來給老人打針。
濟南市民房澤秋:“照顧他吧,就感覺好像跟家里的一個親人一樣。”
李玉柱并不是房澤秋的親爺爺,只是從小看著她長大的一名老鄰居,一生未婚。35年前,老人突發(fā)半身不遂,當時19歲的房澤秋就和同事于海一起承擔起了照顧老人的重任。結(jié)婚時,于海的一個提議,讓李玉柱從此有了自己的家。
濟南市民房澤秋:“這一句話就是俺對象的一句話,就是咱結(jié)了婚以后,帶著他一塊兒過。”
一句承諾,35年的堅守。2012年,房澤秋的丈夫于海去世,兒子于霄寧接過了父親的班,把母親和老爺爺接到自己家里一起生活。
記者:“是不是從你一出生爺爺就在家里?”
房澤秋的兒子于霄寧:“對,到初中的時候有人說,就說他姓李、我姓于、我媽姓房,沒有什么姓上的聯(lián)系,然后我問了問,才知道這個事兒。”
現(xiàn)在,給老人洗澡、理發(fā)、處理大小便等日常護理的事兒都是于霄寧夫婦和媽媽一起來做。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李玉柱的晚年生活幸福、安閑。
記者:“爺爺,問問您,您覺得小寧他們好嗎?”
李玉柱:“好。”
濟南市民房澤秋:“就是俺對象說的那話來,就是一種傳承吧,就當給孩子做個榜樣吧。”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教授張華:“在中國社會養(yǎng)老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的今天,這種鄰里間的守望對社會保障系統(tǒng)是一個非常好的彌補,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舉手之勞,做這樣一個好鄰居,就會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愛,充滿溫馨。”
延伸閱讀:日照濱海社區(qū)評“五好家庭”模范 弘揚家庭美德【身邊的美德】德州“油條哥”拒絕復炸油 將“誠信”進行到底最美夫婦:撿來孤寡老人當娘待 一雙碗筷添出大愛美德傳統(tǒng)美德進萬家 道德模范為學生現(xiàn)身說法德州將啟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 弘揚家庭美德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