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日本政界高層頻繁訪印,首相安倍晉三也于近日訪問印度;日本企圖拉攏印度、制衡中國的擔憂在輿論界甚囂塵上;美印外交官風波在前不久鬧得沸沸揚揚,對美印關系造成巨大影響;另外,今年5月即將進行的印度大選會對其外交政策產生什么影響。近日,就這些外界關心的話題,本報記者采訪了正在中國訪問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南亞項目主任、資深研究員弗雷德里克·格拉爾先生。
印度不會介入中日矛盾
《參考消息》:日印關系近來發(fā)展勢頭良好。1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展開對印度為期三天的訪問。而就在過去半年里,包括日本天皇和防衛(wèi)大臣小野寺五典在內的日本高層也對印度進行了訪問,并受到印度的熱烈歡迎。日本和印度主要的合作領域在什么地方?
格拉爾:主要是經(jīng)濟領域。日本長期以來都抱怨印度落后的基礎設施阻礙了印日之間的商貿發(fā)展,這是將二者帶到一起的重要紐帶。另外,印度民用核能發(fā)展需要外界提供技術支撐,日印之間已就此談判多年。
不過,我不認為日印關系發(fā)展會涉及軍事。雖然兩國達成了一些協(xié)議,目前日本也正在謹慎地修改一些政策,但我不認為他們會在軍事合作上走得非常遠。
《參考消息》:目前不少輿論認為,日本想拉印度制衡中國,對此你怎么看?
格拉爾:許多人懷疑日印走近背后是對中國的共同惡意。其實我不這么認為。對印度來說,優(yōu)先考慮的是發(fā)展經(jīng)濟。印度非常明白自己的短處,想克服它,并對自己所做的一切十分謹慎。印度不會想做超出自己實力之外的事情。它對所有愿意和它進行合作的國家敞開大門。
這并不是說印度和其他國家沒有爭端,比如說它與中國就存在邊界爭議等,但印度沒有(解決爭端的)能力,只是努力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至于日本和中國的矛盾,印度并不會介入。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無論印度和日本,都無意介入對方和中國的爭端。
《參考消息》:有媒體提到日印兩國同盟的可能性。在政治層面,兩國是否會形成類似于盟國的關系?
格拉爾:安倍此次訪印的議題,當然不會只局限在經(jīng)濟層面,也會有政治合作,但并不意味著兩國有成為盟國的可能。因為他們之間沒有成為盟國的基礎。雖然中國在現(xiàn)代化,在崛起,但這不等于中國就有威脅性。至于中國方面,對印日走近當然應該予以關注,但無需過度解讀,也無需對其過分擔憂。
美印不存在根本性分歧
《參考消息》:近十年來,美國與印度的關系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美國將印度作為重要伙伴。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的執(zhí)行,美國希望印度扮演什么角色?
格拉爾: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我不認為美國再平衡戰(zhàn)略完全是為了遏制中國。兩國仍有很多合作的空間。
美國方面希望印度在亞洲安全事務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鑒于印度有實力強大的海軍,有人要求印度在地區(qū)安全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也是美國樂于見到的。
至于印度,它非常不希望自己被夾在美中之間。和大多數(shù)亞洲國家一樣,印度擔心和一方過分接近會被另一方視作敵意。一方面,盡管雙方有分歧,但印度迫切尋求和中國盡量保持良好的關系;另一方面,印度也要維護好同美國的關系,但保持一定程度的距離。印度不愿做任何國家的工具,它現(xiàn)在奉行的仍是獨立的外交政策。
《參考消息》:去年底美國以虐待傭人罪逮捕了印度駐紐約副總領事科布拉加德,在印度國內引發(fā)軒然大波。這件事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美印關系?
格拉爾:這樁外交風波是美印之間的系列爭端之一。首先,根據(jù)《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外交人員受到保護的權利只局限在和外交活動有關的情況下。而那位領事的問題與領事行為間并無關聯(lián)。
這不是美國有意為之,因為逮捕行為并不是美國國務院所作出的外交決定,而是美國司法部門做出的獨立決定。這也使得整個事件更加復雜。事情解決的前景并不明朗,兩國之間的貿易合作、軍事合作和能源合作都可能會因此蒙上陰影,要解決這件事可能會花費一些精力,一些極端人士也會長久抓住不放。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