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冬瓜從地頭到菜籃漲了4倍
一個10斤左右的冬瓜,從濟南唐王鎮(zhèn)地頭運到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再批發(fā)到民族大街菜市場,身價就從1.6元飆升到8元,足足漲了4倍。立秋以來,我省多地菜價居高不下,雞蛋價格也不淡定,市民感嘆“菜籃子越拎越重”.
5日,本報記者跟隨省物價局、濟南市物價局,分別對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華聯(lián)超市、銀座超市、民族大街菜市場等蔬菜銷售市場進行了實地調查,“解碼”蔬菜流通的價格曲線。
本報記者 孟敏
批發(fā)市場靠走量
一斤冬瓜賺4分
一車車外地菜進城,擠進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這里每天早上都格外熱鬧,掛著各地車牌的大貨車上堆滿新鮮蔬菜,車上車下,貓著腰裝卸的、高聲吆喝價格的、成筐選菜批發(fā)的……人聲鼎沸。
這里如同濟南蔬菜的“集散大本營”,占到了蔬菜市場近七成的份額。各類蔬菜從這里批出后,進入二級批發(fā)市場,再運進超市、肉菜店和社區(qū)農貿市場,最后端上市民餐桌。
5日,菜商程傳嶺在冬瓜車旁,等著買家前來批發(fā)。“賣冬瓜就是掙個力氣錢,只能靠自己搬運,完全雇不起人。”他給算了一筆賬,在唐王的田間地頭,冬瓜收購價是每斤一毛六七,到一級批發(fā)市場漲到兩毛五,扣去運輸成本和各項費用,每斤冬瓜也就掙4分錢。
程傳嶺所說的費用包括每噸30元的進門費,他這一車10噸冬瓜,進門費就得300元。加上每個月500元的攤位費,還有各項零雜支出,光各項費用,一斤冬瓜就得扣去3分本錢。
菜販零售精打細算
切成塊一斤賣8毛
“這市場上做冬瓜生意的,基本都是用自己的車,利潤太低,再雇車就真是一分錢不掙。”不過,程傳嶺有自己的“真經”,別的菜別看掙得多,但市場環(huán)境不穩(wěn)定,也有賠的時候,冬瓜不一樣,利潤太低,入行的人少,能保證不賠錢。
民族大街菜市場張持玲的“生意經”念得更精。她為了方便市民購買,把整個冬瓜切成了幾大塊兒,平均算下來,一斤冬瓜能賣8毛錢。
“零買冬瓜,就是8毛錢/斤,整個兒買,5毛錢/斤。”張持玲給冬瓜定的價格不算貴,在經十路附近的一家肉菜店,冬瓜的售價為0.8元/斤-1.0元/斤。
一位熟悉蔬菜終端市場的業(yè)內人士透露說,從一級批發(fā)市場到二級批發(fā)市場,價格上調約30%.而從二級批發(fā)市場到終端市場,價格上調空間就比較大,部分農貿市場的攤位費不到1000元,且不收管理費、衛(wèi)生費,粗略算下來,一戶菜販一年下來能掙二三十萬元。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菜販都能掙這么多。歷下區(qū)肉菜店山大路店店主李寧說,房租連年上漲,賣菜的利潤壓縮得很厲害。
常見時令菜
批發(fā)價大多破“2”
除了冬瓜,黃瓜、西紅柿、青椒等時令菜幾乎都來自外地。眼下,外地菜明顯“唱主角”.
菜商李壽伍守著一車來自河北張北縣的卷心菜說,“今天的批發(fā)價剛調了,0.5元/斤,進價一般就是0.3元/斤。”
而相隔不遠的劉小勇則從張家口拉來了大白菜,批發(fā)價0.7元/斤,進價0.4元/斤。“一里地一塊錢的成本,長途運輸來的菜就靠走量,一斤也就掙2毛錢。”
調查了10家商戶后,記者發(fā)現(xiàn),作為一級批發(fā)市場,這里的批發(fā)單價近日多有上調。當季的辣椒批發(fā)價漲到2.8元/斤,黃瓜達到2.2元/斤,西紅柿到了2.2元/斤。
一級批發(fā)市場價漲,像七里堡蔬菜批發(fā)市場等二級批發(fā)市場價格就會跟漲,零售價自然水漲船高。在民族大街菜市場,一位彭姓菜販從七里堡蔬菜批發(fā)市場進菜,零售價為辣椒3.5元/斤,黃瓜3.0元/斤,西紅柿3.0元/斤,西蘭花4.5元/斤,菠菜6.5元/斤,姜5.0元/斤。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