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春節(jié)過后上班第一天,濟寧迅速召開“收心會”,“作風建設”成為新年第一次大會的重頭戲,一條條量化了的干部作風要求,猶如一針清醒劑,在全市黨員干部中引發(fā)熱議。
濟寧市委常委每年駐村時間不少于7天、住在村里不少于5個晚上;常委、副市長每季度至少1次到市群眾服務大廳公開接訪;濟寧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每月至少接聽1次市長公開電話;嚴禁借開會、調研、考察、檢查、培訓等名義變相旅游,堅決杜絕公款出國(境)旅游……濟寧從加強干群聯(lián)系、端正工作作風、提振工作效能、肅清發(fā)展環(huán)境等方面入手,把作風“紅線”劃得更清晰,也更便于監(jiān)督和查處。
吃什么飯、坐什么車、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老百姓,為客商提供怎樣的服務,這些看上去不大的事,卻往往能表現(xiàn)出一個干部、一個單位乃至一個城市的作風和素質。作風建設其實并不抽象,拿項目審批的效能和環(huán)節(jié)設置來說,時至今日,一個項目要落地仍需跑20多個部門、蓋70多個圖章,很難顯示出大抓招商、上大項目的誠意。為此,山東省濟寧市提出,2013年嚴格省去嘴上工夫,全面推進審批提速。市級行政審批再清理取消一批,向縣市區(qū)再下放一批,審批前置條件再減少一批。優(yōu)化行政審批權配置,做到部門審批權向一個內設機構集中、審批機構向市行政服務中心集中,人員和事項進駐到位、對窗口授權到位,一般事項實行窗口審批,復雜事項由窗口牽頭組織跟蹤督辦、限時辦結。深化“為企業(yè)排憂解難”活動,變被動處理為主動靠上服務,嚴肅查處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和吃拿卡要報等問題,為企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軟環(huán)境。
2013年濟寧將對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實施跟蹤督導;對各重點工作線逐條線全程督查;對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一檢查一通報、一問題一剖析、一案例一曝光,工作不突破、督查不下線、隊伍不收兵。
同時,進一步拓展評議平臺,充分發(fā)揮政風行風熱線、市長公開電話、市紀委12388熱線電話的作用,嚴格隨機抽取評議對象,提高評議的科學性、權威性。并把評議結果納入年度考核,作為評價部門單位的重要指標和實施獎懲的重要依據(jù),對綜合評議結果排名后5位的,責成其檢討說明情況,制定改進措施;綜合評議結果排名后3位的,對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部門單位和主要負責人年終考核不得定為優(yōu)秀檔次。(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