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政府打算,從小學開始,所有孩子7歲起必須學習一門外語,以增強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
學校自選語種
英國教育大臣戈夫定于本周宣布這一決定。這是新全國教學大綱的一部分,定于2014年生效。
視頻:英國計劃將漢語等語種列入小學戈夫說,這將是英國教育史上首次強制性地把外語教學排進小學課程表。新大綱規(guī)定,各學?勺灾鬟x擇開設何種外語課程,包括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漢語、拉丁文或希臘文。根據(jù)教學計劃,學生7歲開始學外語,11歲時期望能以正確的發(fā)音說出句子,清楚地表達簡單觀點,能默寫短語或短句,能理解簡單語法、熟悉歌曲和詩作。
就小學教師而言,他們需專注于一門外語,以免教學零碎。
外語教學下滑
英國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從中學開始推行義務外語教學,學生年齡11歲。
最新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英國大約十分之一的公立小學完全沒有外語教學,另有20%小學僅向某些年級的學生教授外語。
英國教育標準辦公室去年發(fā)布報告,顯示25%的小學依靠校外專業(yè)教師教授外語課程。報告說,如果學生每周僅上30至40分鐘的課,沒有其他時間鞏固,難以取得大進步。不少中學抱怨,從小學升入中學,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缺乏連貫性。
一些人則指認,前工黨政府執(zhí)政期間,2002年決定學生可選擇14歲學外語,致使中學外語教學下滑。結果,2002年至2010年,普通中等教育證書(GCSE)考試中,報考現(xiàn)代語言的學生減少20萬。
計劃引發(fā)爭議
英國政府期望,這項教育改革能幫助增加英國學生在全球的競爭力,同時改變國內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中語言類的“破壞性崩潰”。
《每日電訊報》報道,研究顯示,孩子越早接觸外語可能學得越好。同時,學習一門外語能幫助提高英國學生的英語對話技能和讀寫能力,有助于其他科目學習。
新舉措預計會受到一些中產階級家長歡迎。他們先前抱怨,公立學校在提供高質量語言教學方面落后于獨立預科學校。網(wǎng)民“稍后提醒”認為,這是“良好開端”,孩子越早學外語越好,年齡越小學得越快,事實上如果政府規(guī)定5歲開始會更好。
網(wǎng)民“切爾丁”則說,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英國學校應優(yōu)先教授這門語言。還有網(wǎng)民主張,沒必要強制推行外語教學。如有需要,人們會主動學習。
李良勇 (新華社供本報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