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近日接收媒體采訪時表現(xiàn),房價下跌幅度不能超過25%,否則對誰都沒有利益。(7月14日《南方都市報》)
恕筆者愚鈍,實在看不明白“房價下跌25%對誰都沒有利益”這句話。起碼不明白對百姓沒有利益表現(xiàn)在哪里?房價下跌,普通百姓特別是中產階層購置自住型住房累贅減輕,生活成本的壓力下降,有何不好?我們看看老先生怎么說,他說:房價一下跌,本來有房子的老百姓的財產就要縮水,已經在分期付款買房子的人就成“負翁”。
其實,老先生理應明白,只要是自住型的住房,跟市場價格漲跌幾乎沒有關系。比如,張三現(xiàn)在有一套180平米的自住房,有人開玩笑說張三已經是幾百萬富翁,張三只能苦笑一下,我又不賣,幾百萬富翁只是個影子而已。如果不進入市場進行交易,自住型住房的房主基本無所謂“富翁”和“負翁”,要害在于收入不減少,按揭貸款就能正常支付。
現(xiàn)在都習慣拿所謂的房地產是“中國的支柱產業(yè),它接洽高低游60個產業(yè),房地產拉動經濟的作用非常重要”來說事。其實,房地產對就業(yè)的貢獻率非常有限,住房產品又不能出口,過度開發(fā)只會大批侵蝕國內土地資源、滋生樓市泡沫,最終釀成本國的金融風險。
當然,房地產對GDP貢獻率確實很大,但是,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房地產發(fā)展帶來的GDP,而不是要畸高房價產生宏大泡沫推高的GDP。否則,中國經濟將隱患重重,最終必將付出代價。當前,畸高房價讓房地產成為暴利行業(yè),這種擠出效應已經使得正常產業(yè)發(fā)展受到影響,可以說,高房價不但會使百姓生活質量降落,而且還會大大擠壓百姓正常花費支出進而弱化花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至于說,房價降落25%將會導致銀行產生大批的壞賬,老先生顯然有點“替古人擔心”。各地銀監(jiān)會以及一些商業(yè)銀行經過壓力測試認為,即使房價下跌30%,都在銀行信貸蒙受范疇之內。
不過,房價下跌確實對一小部分群體沒有利益。對開發(fā)商沒有利益,對投機投資購房者沒有利益,對依附賣地、房地產開發(fā)推高GDP、土地生財?shù)奶幩菦]有利益。
無獨有偶,近日另一位紅得發(fā)紫的海派經濟學家陳志武先生公開表現(xiàn),中國房價下跌10%就超過政府的容忍線。兩個截然不同的數(shù)字闡明,無論25%或者10%,都是主觀臆測,沒有經過周到的論證,有點信口開河。事實是,諸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平均每平方米兩萬的住房,如果房價下跌25%,房價還高達每平米15000元,100平米的住房,仍需150萬元,這對于年收入10萬左右的家庭,不吃不喝仍需要15年積攢資金。
因此,無論是“房價下跌25%對誰都沒利益”,還是“房價下跌10%是政府容忍極限”,都完整是一個偽命題,社會各界特別是決策層千萬不要當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