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東、山東、浙江等地紛紛啟動公租房建設項目,上市公司參與熱情也隨之升溫。
公共租賃住房總體上屬于保障性住房的范圍,主要滿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有條件的地區(qū),公租房目標覆蓋群體還包括階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新職工、有穩(wěn)定職業(yè)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來務工人員等。
在各地出臺的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計劃中,重慶公租房制度因覆蓋面廣而備受關注,也吸引了渝開發(fā)、龍湖地產等上市公司參與其中。渝開發(fā)9月1日與重慶市城投公租房建設有限公司簽定合同,代理建設重慶西永組團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康居西城)工程。龍湖地產計劃自2010年開始將在重慶投資8億元,在未來5年中提供住宅2000套,以政府公租房租金標準租賃給新就業(yè)大學生、外來務工者和城市新移民,成為業(yè)界首推的民企版公租房。
分析人士認為,對于開發(fā)商而言,參與公租房建設將開拓新的發(fā)展空間,上市公司依托自身的管理優(yōu)勢和成本控制經驗,通常能夠獲得超出平均水平的項目利潤率。
與此同時,深圳等地的公租房也在加班加點的建設中,深圳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設將以單套建筑面積60平方米以下的公租房為主。在已落實的14宗新增保障性住房用地項目中,其規(guī)劃設計標準單套建筑面積均不超過60平方米。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稱,萬科目前已在深圳、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介入了公租房市場。近期參與了深圳龍華擴展區(qū)0008地塊保障房項目、北京半步橋和西紅門公租房項目以及南京江寧上坊保障房項目,合計建筑面積約150.8萬平方米,均通過競標的形式參與代建。
萬科總裁郁亮表示,參與保障住房建設是開發(fā)企業(yè)社會責任的體現(xiàn),萬科愿意在股東利益不受損失的前提下參與保障住房的開發(fā),公司也看好保障性住房建設與住房產業(yè)化的結合。另外,保利地產、萬業(yè)企業(yè)今年也明確提出公司將把握城鎮(zhèn)化和保障性住房的發(fā)展機遇。
與商品房相比,保障房建設利潤率較低,一般為3%-5%左右。不過,地產商先后高調進軍保障房領域,相中的可能不僅限于賬面微利,更是其附加價值。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開發(fā)商參與保障房建設,在資金來源和土地供給方面都將享受到一定的政策支持。隨著政策層面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大力推進,未來保障房的需求量與建設量將呈現(xiàn)大規(guī)模增長。如果以5%左右的利潤率計算,考慮到開發(fā)商自有資金比例僅占20%左右,5倍左右的杠桿意味著開發(fā)商的資金收益率可擴大至25%左右。記者張 珈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