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百姓家的小菜飯,要簡單做還要好吃,這也要點小功夫嘀,如果超水平發(fā)揮,那咱就偷著樂吧。
還是前兩天做午飯,家里有兩盒南豆腐,本想做麻婆豆腐,手邊又沒碎肉,小蟹喜歡吃老干媽,就來個老干媽味的豆腐。
看著手邊還有新出的大蒜苗,想著和豆腐一起,蒜香味嘀豆腐,配上老干媽來調(diào)味,想想就較著夠味,不輸麻婆。
無意做的簡單菜,做出來真是燙,嫩,入味,形還不散。完全超水平發(fā)揮啊,俺這三腳貓的功夫也有意外之時,甚為竊喜!
還剩一盒豆腐,俺又做了一次,只有用“好吃,夠味來形容”,因為豆腐太燙,在嘴里多說不了話啦!(看我心急嘀。
要想保持做嫩豆腐超水平發(fā)揮,俺給總結(jié)了三招:
1、豆腐焯鹽水。焯水是為了讓豆腐中本身的水出來,再做時更入味,加入了鹽,可提前入味,也保持其形不碎
2、小火慢煮。俗話說“千煮豆腐萬煮魚”小火煮豆腐,讓其更滋味。但豆腐在于“嫩”不可一味煮至豆腐出孔,完全沒了豆腐味。
3、晃鍋,不翻豆腐。翻來翻去就把豆腐翻散了,豆腐沒經(jīng)過煎炸沒定形,晃動鍋即可。
(俺還在網(wǎng)上查了下,原來俗話說的“千煮豆腐萬煮魚”還是有科學(xué)依據(jù)嘀,但俺還是覺得不可一味煮至豆腐有小氣孔,那樣是有味了,但失去了豆腐本身的味道,豆腐也不嫩了。
豆腐需要長時間燉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因豆類中固有的抗營養(yǎng)物質(zhì)如胰蛋白酶抑制劑、腸胃脹氣因子等較耐高溫,需加熱時間長一些才能破壞掉,而經(jīng)過長時間燉,可以使大豆蛋白質(zhì)的結(jié)構(gòu)從密集變成疏松狀態(tài),蛋白質(zhì)分解酶容易進入分子內(nèi)部使消化率提高。)
【老干媽蒜香豆腐】
美食主料:南豆腐
調(diào)料:生姜、大蒜、老干媽、生抽、老抽、干辣椒、花椒、糖
做法:
1、姜切成絲,大蒜斜切成小段,分開蒜白和蒜葉
2、豆腐切成相等的大小塊,用平盤盛裝
3、鍋中倒入水,加入1匙鹽,(鹽的量還是根據(jù)自己口味的重和淡來放)
4、豆腐切小塊后,拿盛豆腐的平盤慢慢倒入鍋中,燒開水,煮3分鐘
---如果怕豆腐易碎,可在大碗中加鹽,加開水,把豆腐放在鹽水碗中浸泡10分鐘
---用鹽水煮或泡是為了讓豆腐中的水出來,再做時豆腐更入味,也不易碎
5、熱鍋冷油,放入大蒜白,姜絲,干辣椒段,花椒,炒出香味,再加入2匙老干媽煸炒出味
6、加入2匙生抽,1匙老抽,1/2匙糖,1碗熱水(約250ML),燒開
7、把焯過水的豆腐輕輕推入鍋中,晃動鍋子,讓豆腐平鋪在鍋中,煮開后,開中小火,慢慢煮
----湯水和豆腐齊平,如水太少可再加點,整個煮的過程都不要翻動豆腐,晃動鍋即可,以免翻碎豆腐
8、煮至湯汁收一半時倒入蒜葉,煮2分鐘即可
----如要豆腐更滋味,可用小許水淀粉勾芡,讓湯汁把豆腐包裹起來,因小蟹不愛吃勾芡的菜,我沒放水淀粉
----俗話說“千煮的豆腐萬煮的魚”,小火多煮,煮至湯汁即將收干即可,但不可因千煮萬煮,煮出蜂窩豆腐或煮糊了。
老干媽蒜香豆腐就做好了。
相關(guān)閱讀